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题目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特点分析,为什么与植物体产酶比植物细胞产酶更有优势?


正确答案: 1.次生物质的生产是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筛选细胞系来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率
2.培养细胞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可以排除病菌和虫害的影响,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植物细胞的倍增时间一般为12~60h,发酵周期为10~30d,与植物生长周期相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4.可以进行特定的生化转化反应和探索新的合成路线,以获得新的有用物质。

第2题:

简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条件控制。


正确答案:一、培养基;
(1)生长和代谢需要大量无机盐;
(2)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
(3)需求的氮源一般为无机氮源;
(4)一般以蔗糖为碳源、浓度为2-5%。
二、培养温度和pH;
(1)适宜温度在20℃-25℃,酶合成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
(2)要求稳定的pH,一般控制在pH5.8-6.1最好。
三、通气和搅拌;耗氧速率较慢,细胞比较大,较脆弱,对剪切力敏感,所以,通气和搅拌不能太强烈。
四、其他;
(1)光照:对一些植物酶有诱导作用或抑制作用。
(2)刺激物:在酶合成时期,适当添加。

第3题:

下列动植物克隆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 B、离体植物体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脱分化
  • C、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 D、克隆羊的诞生——细胞核的全能性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正确答案:(1)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流程:
①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②植物细胞的获取:直接分离法、愈伤组织诱导法、原生质体再生法;
③细胞悬浮培养;
④分离纯化。
(2)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
①特点:需要大量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无机氮源、蔗糖为碳源;
②常用:MS培养基(无机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比例较适宜,可以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要求,其中硝酸盐的浓度比其他培养基高,故广泛应用于植物细胞、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B5培养基、White培养基、KM-8P培养基。
(3)温度的控制,通常不低于20度不高于35度。
(4)pH的控制:培养基一般是5.5~5.8之间。
(5)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6)光照的控制。
(7)前体的添加。
(8)刺激剂的应用。

第5题: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是培养单个细胞,植物组织培养是培养组织
  • B、动物细胞培养可以传代,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传代
  • C、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的不同
  •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

正确答案:A

第6题:

用于产酶的植物细胞的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接从外植体中分离得到;
2.过诱导愈伤组织而获得;3分离原生质体后再经过细胞壁再生而获取所需的植物细胞。

第7题:

植物细胞培养


正确答案: 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第8题:

选择下列正确的答案()。

  • A、动植物细胞培养都需要无菌的条件
  •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的条件
  • C、植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的条件
  • D、动植物细胞培养都不需要无菌的条件
  • E、无菌条件不利于植物细胞培养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正确答案: ①植物激素(PhytohormonE.是植物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能影响生长和分化。
②植物体内的激素与细胞内某种称为激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后,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对特殊酶的合成起调控作用,从而表现出调节代谢的功能。
③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形成的。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主要用来刺激细胞分裂和诱导根的分化。常用的生长素有: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其中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是生理活性最强的生长素。
④细胞分裂素(Cytokinin):大多是嘌呤族衍生物,自然状态下分裂素主要在根中形成,茎端、萌发中的种子、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也能合成分裂素。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BA.和玉米素(ZT)等。其中最常用的是6—苄基腺嘌呤。

第10题: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提高产率、缩短周期、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