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产生哪些破坏效应?

题目

地震可以产生哪些破坏效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场地破坏效应:地面破裂效应、斜坡破坏效应、地基基底效应。
②强烈地振动破坏效应: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地震周期对建筑物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土体在冻结时,产生收缩,在融化时,产生膨胀

B.地基产生剪切破坏的形式包括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三种形式

C.地基破坏形式与土体性质、地基土层分布无关

D.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不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还与建筑场地效应、地基土动力特性有关

E.土体不易压缩、基础埋深较浅时将形成局部剪切破坏


正确答案:BD

第2题: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要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控制爆破技术不可以解决爆破地震效应的破坏作用等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1)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2)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3)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第5题:

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可分为介质效应与地基效应,下列()不属于介质效应。()

  • A、软土的震陷
  • B、砂土液化
  • C、振动和破坏
  • D、强度丧失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设计烈度8度地区的2级土石坝,抗震设计时总地震效应取下列哪些选项()
A.垂直河流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与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平方总和的方根值
B.顺河流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与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平方总和的方根值
C.竖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0.5后加上垂直河流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D.竖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0.5后加上顺河流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答案:B,D
解析: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第4.1.2条,第4.1.4条,第4.1.8条

第7题:

何谓地震效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地震效应是指当地震力超过建筑物的承受能力时,建筑物就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效应四个方面。

第8题:

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的各种震害及破坏现象称为:()。

A、荷载效应

B、地震效应

C、场地破坏效应

D、强烈震动效应


参考答案:B

第9题: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主要破坏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地震发生时,因震动引起的地面破坏有: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地面不均匀下沉或隆起、山体滑移、地面裂缝和倾斜等。

第10题:

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振动破坏和地面破坏。前者主要是地震力和振动周期的破坏作用,后者包括地面破裂、斜坡破坏和地基强度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