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致畸作用可能的机制有哪些?

题目

抗肿瘤药物致畸作用可能的机制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具有明显致吐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顺铂、氮芥、大剂量环磷酰胺,致吐率90%-100%。

第2题:

抗肿瘤类药物有致畸作用吗?


正确答案: 抗肿瘤类药物多数有细胞毒作用,能阻止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可引起多种畸形。
烷化剂中5-氟脲嘧啶、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等对人类可产生死胎、流产和畸形,有一定的胚胎毒性作用;氨基蝶呤对抗四氢叶酸,为较强的致畸剂。

第3题:

抗肿瘤药联合用药应考虑

A.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的毒性

D.药物的抗肿瘤谱

E.药物的给药方法


正确答案:ABCDE
ABCDE

第4题:

简述TNF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


正确答案: (1)细胞的直接细胞毒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2)肿瘤内血管阴塞引起肿瘤缺血性坏死;
(3)TNF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在其抗瘤效应中起一定的作用。

第5题:

哪些抗生素类药物有致畸作用?


正确答案: 妊娠期间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胎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根据用药早晚不同,分别影响乳齿和恒齿的牙釉质发育。动物试验还发现,四环素能蓄积在软骨基质内与钙结合,导致软骨发育受阻,也可能发生白内障,在人类可能有类似作用。
妊娠期间大剂量或长期反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胎儿第8对脑神经,出现先天性耳聋。
新生霉素能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引起胎儿高胆红素血症。
磺胺类药物以及呋喃类药物不能用于G-6-PD.缺乏(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的胎儿,以免在胎内发生溶血性贫血。
抗结核药利福平能诱发大鼠、小鼠发生脊柱裂、腭裂等畸形。也有研究发现,在妊娠期间使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发生畸形的机会比未用药者高一倍。

第6题:

风疹病毒有哪些致畸作用?


正确答案: 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能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感染风疹病毒的妊娠妇女与未感染的妊娠妇女相比,死产和自然流产要高2~4倍。如果妊娠与风疹病毒感染同时发生,则有20%导致胎儿死亡;30%新生儿在出生后很快死亡。孕妇如果在怀孕后的前8周患风疹,胎儿几乎是100%受感染。
先天性风疹的常见表现主要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出生时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等。
目前有多种方法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有风疹减毒疫苗可供使用。

第7题:

常见的致畸药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多数药物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影响胎儿。胎龄越小,所受的危害就越大。比较明确对胚胎和胎儿有害的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可导致软骨发育受阻,出现棕黄色齿,肢小畸形等,还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脂肪肝;氯霉素有使骨髓机能抑制、新生儿肺出血;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致先天性耳聋、肾脏损害;红霉素可损伤胎儿肝脏;磺胺类药物,尤其长效磺胺,可致畸胎等等;
②性激素,如黄体酮、雄激素可使女性胎儿男性化;大量雌激素可使胎儿发生脑积水、脑脊膜膨出等各种内脏畸形;
③各种抗癌药物均可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④其他,如反应停,可致胎儿四肢残缺,甚至只有躯体而无四肢,称之“海豹胎”;阿司匹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奎宁、D.860、他巴唑、维生素A、维生素D.等等,都有致畸作用。为预防和减少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慢性疾病患者,应尽量治愈后再妊娠,如孕妇患病,应谨慎用药。

第8题:

关于致畸药物,叙述正确的有

A、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致畸作用

B、某些抗生素具有致畸作用

C、多数抗惊厥药物具有致畸作用

D、某些抗凝药物具有致畸作用

E、性激素具有致畸作用


参考答案:ABDE

第9题:

有致畸作用的药物主要是()。

  • A、多数抗肿瘤药物
  • B、某些抗生素
  • C、某些抗惊厥药物
  • D、某些抗凝血药物
  • E、某些激素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首先是通过体液免疫机制:
1.CDC和ADCC://ADCC杀伤效应强于CDC,在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2.抗体的其他效应机制:(1)调理作用(2)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某些肿瘤抗原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抗体与这些相应肿瘤抗原结合后,发挥阻遏作用.其次是细胞免疫的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1.CD8+CTL细胞:活化的CTL特异性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特点为:特异性,表现为双识别;高效性;两种杀伤机制: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2.CD4+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释放IL-2、IFN-γ、TNF、IL-4、IL-5、IL-6等,
少数CD4+T细胞凭借TCR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肽-MHCП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NK细胞:(1)NK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2)ADCC作用。(3)细胞因子(IL-2、IFN-γ等)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
4.巨噬细胞:(1)ADCC作用。(2)分泌TNF直接破坏肿瘤细胞。(3)直接吞噬和溶解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