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80岁。反复胸闷10余年,近期发作频繁,胸闷气短,动则更

题目

患者男,80岁。反复胸闷10余年,近期发作频繁,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此病证诊断为()

  • A、心悸心血不足证
  • B、胸痹气阴两虚证
  • C、胸痹心肾阳虚证
  • D、胸痹痰浊闭阻证
  • E、心悸心阳不振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60岁。胸闷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现患者胸闷痛彻背,气短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纳呆恶心,舌苔浊腻,脉滑。其中医证型是

A、气阴两虚证

B、阴寒凝滞证

C、痰浊内阻证

D、心肾阳虚证

E、气虚血瘀证


参考答案:C

第2题:

患者,男,45岁。因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头晕沉如裹,咳白痰,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沉。其中医辨证为

A.阴寒凝滞

B.痰浊壅塞

C.气滞血瘀

D.痰热中阻

E.心脾两虚


正确答案:B

第3题:

患者,男,48岁。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头晕沉如裹,咳白痰,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沉。其中医辨证为

A、阴寒凝滞

B、痰浊壅塞

C、气滞血瘀

D、痰热中阻

E、心脾两虚


参考答案:B

第4题: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是

A.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反复发作,多不能自行缓解

B.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反复发作,常在白天发作,须经治疗缓解

C.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

D.咳嗽、咳痰、喘息,常在夜间和清晨时胸闷和咳喘加剧

E.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劳累后发作


正确答案:C

第5题: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是

A.常在夜间和清晨,胸闷和咳喘加剧

B.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闲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

C.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D.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反复发作,但可自行缓解

E.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反复发作,必须治疗才可缓解


正确答案:B

第6题:

患者,男20岁,反复发作胸闷,气急,咳嗽1年,查体:两肺满布哮鸣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男20岁,反复发作胸闷,气急,咳嗽1年,查体:两肺满布哮鸣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

C、心源性哮喘

D、支气管哮喘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D

第7题:

某男,56岁,哮病十载,发作半月,经治略平,但仍感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腰酸乏力,不耐劳累,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


正确答案:C

第8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阳不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辨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名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桂枝15g,制附片(先煎)15g,人参30g,黄芪20g,麦冬15g,枸杞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可选用


正确答案:E

第10题:

患者男性74岁,因咳嗽咯痰,喘息胸闷来诊,询问病史,吸烟史50余年,每日20支,十余年来每日晨起咳嗽咯痰,每因感冒咳嗽咯痰加重,反复住院治疗,三年来咳嗽时伴有喘息胸闷,憋气,刻下症见,咳痰痰白,喘急息促,胸闷气短,动则喘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
其证候是

A.肺脾气虚
B.肺气虚耗
C.肾虚不纳
D.肺肾两虚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