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个成串刺激,不正确的是()

题目

关于四个成串刺激,不正确的是()

  • A、为四次一组的超强刺激,频率为2Hz
  • B、能区别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
  • C、第四次反应消失应有效占据80%~90%的突触后膜受体
  • D、不能用于鉴定去极化阻滞向脱敏阻滞转变
  • E、TOF比恢复至0.9,亦不能认为肌松作用已完全恢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无反应期"指对何种刺激无反应

A、单刺激

B、强直刺激

C、四个成串刺激

D、双短强直刺激

E、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计数


参考答案:AC

第2题:

什么是四个成串刺激?


正确答案:四个成串刺激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神经‐肌肉功能的方法。即采用频率为2赫兹(Hz)、波宽为0.2~0.3ms的方形波,每隔0.5s进行一次超强刺激,连续四次(共2s)为一组,适时描记出肌颤搐的幅度,并计算第4个刺激的肌颤搐幅度(T4)与第一个刺激(T1)的肌颤搐幅度的比值,用以判断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及类型。

第3题:

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临床上应用最广的神经电刺激模式是

A、单刺激(SS)

B、四个成串刺激(TOF)

C、强直刺激(TS)

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TC)

E、双短强直刺激(DBS)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临床上应用最广的神经电刺激模式是()

  • A、单刺激(SS)
  • B、四个成串刺激(TOF.
  • C、强直刺激(TS)
  • D、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T
  • E、双短强直刺激(DBS)

正确答案:B

第5题:

肌松监测中,下列哪个电刺激方式是不能判断神经肌肉阻滞性质的()

  • A、单次颤搐刺激
  • B、强直刺激
  • C、四个成串刺激
  • D、强直刺激后计数
  • E、双重爆发刺激

正确答案:A

第6题:

周围神经刺激器的常用刺激模式有

A、单刺激(SS)

B、强直刺激(TS)

C、四个成串刺激(TOF)

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记数(PTC)

E、双短强直刺激(DBS)


参考答案:ABCDE

第7题:

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效果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鉴别肌松药的类型。给予肌松药后如四个刺激引发肌颤搐幅度逐渐衰减(T4/T1<1),则为非去极化肌松药;若颤搐幅度同等降低(T4/T1≈1)而并不逐个衰减,则为去极化肌松药;
②判断肌松药的阻滞程度。T4消失者,表明神经‐肌阻滞程度已达75%,T4与T3消失者,阻滞已达80%,T2~4消失者其阻滞程度已达90%,若T1~4均消失则阻滞达100%;
③判断应用肌松药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程度。T4出现且T4/T1为25%时表明神经‐肌肉功能开始恢复,T4/T1>75%表明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④判定Ⅱ相阻滞。给予琥珀胆碱者,一旦出现四个成串刺激的幅度逐个衰减且T4/T1≤50%时,即可确认已变成Ⅱ相阻滞。

第8题:

关于神经肌肉阻滞的恢复,正确的有

A、四个成串刺激反应比值0.7以上时,临床体征已恢复

B、双短强直刺激的监测比四个成串刺激更敏感

C、拇内收肌监测比眼轮匝肌好

D、膈肌的恢复比拇内收肌快

E、恢复不全增加围术期死亡率


参考答案:CD

第9题:

简述四个成串刺激概念及意义。


正确答案:四个成串刺激(TOF)是在应用肌松药期间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监测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TOF是由4个频率为2Hz的单刺激组成的一串刺激,每次问隔10sec~12sec;由于非去极化肌松药引起部分肌松时,TOF可出现衰减,根据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4/T1)可以评定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因此不需要用药前的对照值。去极化肌松药引起的阻滞,4个颤搐同等压低,T4/T1≈1,当发展成为II相阻滞时T4/T1比值变小,当T4/T1<0.5时即可作出诊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时,随着阻滞程度加深,T4、T3、T2、T1依次消失,而肌张力恢复时的肌颤搐出现顺序则与此相反。麻醉期间保持T2、T1肌颤搐即能满足腹部手术肌松要求。恢复期间,当第3个肌颤搐出现时表明神经肌肉阻滞已大部分恢复。

第10题:

肌松监测中,下列不能判断神经肌肉阻滞性质的电刺激方式是()。

  • A、单次颤搐刺激
  • B、强直刺激
  • C、四个成串刺激
  • D、强直刺激后计数
  • E、双重爆发刺激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