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题目

糖尿病酮症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 A、较小量胰岛素持续静滴
  • B、立即补液纠正脱水
  • C、尽早应用碱性液迅速纠正酸中毒
  • D、见尿后补钾
  • E、去除诱因,控制感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当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由于糖类、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有机酸和酮体聚积的急性代谢性合并症。
临床表现有:
(1)糖尿病症状加重,烦渴、尿量增多,疲倦乏力等,但无明显多食。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饮水后也可出现呕吐。
(3)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时呼吸深而快,呈Kussmonl呼吸。动脉血pH低于7.0时,由于呼吸中枢麻痹和肌无力,呼吸渐浅而缓慢。呼出气体中可能有丙酮味(烂苹果味)。
(4)脱水量超过体重5%时,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等。如脱水量达到体重15%以上,由于血容量减少,出现循环衰竭、心率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多无明显升高。
治疗:
(1)补充液体: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有效的纠正脱水,在1~2h内输入IL液体,以后的3h内再补充1L,直到纠正脱水和维持循环的肾功能,减轻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2)胰岛素:胰岛素对严重患者,可以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4~8U/h即可以有效地抑制酮体生成和糖原异生,恢复三羧酸循环的运转。
(3)纠正电解紊乱:应及时在补液中加入氯化钾或酸钾缓冲液30~60mmol。并经常以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监测,调整剂量。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一般可不使用药物,仅在动脉血pH<7.1时,即酸中毒直接危及生命时,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液。
(5)消除诱因。

第2题:

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胰岛素治疗的原则。


正确答案: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原则:①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入,按每小时0.1IU/kg胰岛素计算3~4小时的用量,加入180~240ml生理盐水中,以1ml/min的速度输入,也可用输液泵控制速度。②每1~2小时复查血糖,当血糖<17mmol/L时,将输入的液体换成0.2%氯化钠的5%葡萄糖液静滴,并停止静滴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每次0.25~0.5IU/kg,每4~6小时1次,直至患儿进食,血糖稳定为止。

第3题:

试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2型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
治疗原则:
(1)输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及其关键的措施。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液总量可按原体重的10%估计。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在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约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
(2)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给予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多采用持续静脉滴注。可加用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胰岛素10~20U。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为3.9~6.1mmol/h。当血糖降至l3.9mmol/L时,改输5%葡萄糖并加入普通胰岛素。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轻症患者经输液及小剂量胰岛索治疗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如血pH降至7.1,或血碳酸氢根降至5mmol/L(相当于CO结合力4.5~6.7mmol/L)可补碱。并注意补钾。
(4)处理诱发病和防止并发症如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肾衰竭、脑水肿及抗感染治疗。结合力4.5~6.7mmol/L)可补碱。并注意补钾。

第4题:

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①补液
②胰岛素治疗
③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④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⑤护理

第5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①正确补液,纠正脱水,补充血容量
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③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④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⑤护理

第6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答案:
解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1)输液,是抢救DKA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
2)小剂量胰岛素的治疗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