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题目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肯定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正义性
  •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中“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可知C项正确:B项说法超出了材料所述的内容;材料只体现了“耕”的环节,没有体现“织”,A项错误;自耕农的生产资料有限,不可能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D项错误。

第2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在书中提出“由做而学习”的观点。


正确答案:《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3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C

第4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 B、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
  • C、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 D、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

正确答案:D

第5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D

第6题: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正确答案:B

第7题: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他的《()》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


正确答案: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评传统

第8题: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这一论述相关的史事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解析:
由“1935年初”“毛泽东……被推上了中共领导地位”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D项正确。中共二大于1922年召开,八七会议于1927年召开,古田会议于1929年召开,A、B、C三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第9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 ②政府取消夜市禁令 ③海外贸易兴起 ④纸币的流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