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

题目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 B、墨子
  • C、韩非子
  • D、老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对照汉语,下列句中有倒装句的是(??)。

A.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答案:C
解析:
C项中,“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

第2题:

对下列古语所蕴含法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法律应当服从民意
B.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严刑峻法有其局限性
C.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D.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 项错误, 出自《商君书?壹言》 , 意思是如果不体察民情民意就制定法律, 那么法律会失去权威。 这句古语说明法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民众, 制定法律必须考虑民意, 但并不意味着法律应当服从民意, 这是因为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正如卢梭所说: “明智的创造者并不从制定良好的法律本身着手,而是要事先考察一下, 他要为之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适于接受那些法律。 ” B 项正确,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 , 意思是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 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 这句古语说明严刑峻法也有其局限性, 要想社会秩序井然, 不能仅靠刑罚, 还要靠道德教育。C 项正确, 出自《韩非子?饰邪》 , 意思是国家有稳定的法度, 虽遇到危难也不致灭亡。 这句古语说明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D 项正确, 出自明代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 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 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这句古语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 A。

第3题:

魏晋时期在治国主张上先后出现了()

A.名法之治

B.德礼之治

C.名教之治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C, D

第4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仪教化
  • B、主张礼法并施
  • C、强调严刑峻法
  • D、提倡为政以德

正确答案:B

第5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明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进行论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内容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后概括出来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3)“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教育应注重预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即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即教育应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燕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燕辟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4)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6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对下列加横线字进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对着,面对
B.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确实,果真
C.克终者盖寡 克:能。能够
D.虽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管理

答案:A
解析:
A项中,“当”的意思是“主持,执掌”。

第7题: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徳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 )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很简单,只要理解题干这句话的含义是:道德有时候是无效的,威势才是有效的。那 么只有法家主张依法治固,轻视德治,那么直接看四个选项中谁主张法家思想,那么只有《韩非子》。

第8题: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参考答案:A

第9题:

魏晋时期在治国主张上先后出现了()

  • A、名法之治
  • B、德礼之治
  • C、名教之治
  • D、无为而治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下列法家主张中,与现代财产权利学说最为接近的是()

  • A、兴功禁暴
  • B、一断于法
  • C、严刑重罚
  • D、定分止争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