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主与附子泻心汤证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

题目

大黄黄连泻心主与附子泻心汤证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在主证、病机、证候、治法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为无形热郁之证,均治以轻扬之剂,清宣无形之热。其鉴别要点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为无形邪热壅滞于中,结于心下,故以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为证候特点,治宜泻热消痞。栀子豉汤证为无形邪热留扰胸膈,扰动心神,故以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胸中窒或心中结痛为证候特点,治当清宣郁热,解郁除烦。

第2题: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治则:()。


正确答案:邪热聚结心下;泄热消痞

第3题:

简述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①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
②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③治则:清阴清热
④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第4题:

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①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②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③治则:清阴清热④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第5题:

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均属下焦不固,下利滑脱,下利不止之证。治法皆为涩肠固脱,此为其同。桃花汤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络脉不固,统摄无权,大肠滑脱;其主症是脓血杂下,其气腥冷不臭而无里急后重,伴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治法重在温涩止利,以赤石脂涩肠固脱,干姜、粳米温中散寒,三药共奏温中涩肠固脱之功。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病机偏重于下元不固,大肠滑脱;其证候以下利不止,滑脱失禁为特点;治法重在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温涩收敛,禹余粮固涩,二药配伍,固涩下元而止利。

第6题: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同属脾胃不和,升降失调节器,寒热错尽可能的病证。三者均有心下痞满,心烦呕逆,腹中雷鸣,下利之黄症。治疗都以平调寒热,和胃消痞为治法。但半夏泻心汤证重点有于胃气上逆,故呕逆为其辨下关键,治疗当以和中降逆消痞。生姜泻心汤证,重点在胃虚食滞,水饮内盛,故以干噫食臭为辨证要点,治疗当以和胃消痞,宣散水气。甘草泻心汤证,偏重脾虚肠寒,故以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为主证,治疗重在温中健脾以止利。

第7题:

脾约证的病机、主证、治法与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①病机: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肠行其津液,胃肠乏津②主症:大便硬,小便数(津液旁渗)多日不大便亦无所苦③治法:润肠行气通便④方药:麻子仁、杏仁、芍药(润)、大黄、厚朴、枳实(泻热行气)、白蜜(缓下)

第8题:

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桂枝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第9题:

简述脾约证的病机、主证、治法与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①病机: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肠行其津液,胃肠乏津
②主症:大便硬,小便数(津液旁渗)多日不大便亦无所苦
③治法:润肠行气通便
④方药:麻子仁、杏仁、芍药(润)、大黄、厚朴、枳实(泻热行气)、白蜜(缓下)。

第10题:

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在主症、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均可见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下利,呕等症,病机均有气化失司,水气内停,治法均取利水为主,方药中均有茯苓,猪苓,泽泻。猪苓汤证为里有热,并兼伤阴,故口渴欲饮较为突出,并伴有心烦不得眠,舌红苔黄或少苔。方药中用滑石、阿胶以增加清热养阴利水作用。五苓散证为寒证,可伴有表邪未解,故口渴不欲多饮,甚则水入则吐,可伴有恶寒,舌淡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腻。方药中用白术,桂枝,以取通阳利水,兼散表邪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