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作者是()

题目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作者是()

  • A、鲁迅
  • B、周作人
  • C、徐志摩
  • D、胡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表面上看,1982年大学毕业生与l964年的大学毕业生相像,他们相当保守:衣着良好并且对传统感兴趣,尊重他们的父母。但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区别:大多数被调查的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宣称获得好的收入是他们决定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段文字最支持的结论是( )。


A. 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比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保守
B. 多数1964年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改变了他们上大学的目的
C. 少于一半的1964年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宣称上大学是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
D. 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与l982年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较而言对于财政的关心是表面的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C项体现了“但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区别”这一观点,故答案为C。

第2题: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学毕业生因为上大学而获得的总收益表现为( )。

A.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生中获得的全部工资性报酬
B.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到退休之前获得的全部工资性报酬
C.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平均工资乘以工资年限
D.大学毕业生在一生中比同龄高中毕业生多挣的那部分工资性报酬总额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高等教育投资决策;
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总收益B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流U减去同龄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流H,如图1所示。
图1关于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模型

第3题:

甲乙约定,若甲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不回故乡工作,甲就把自家的一辆小轿车送给乙。上述行为称之为()。

A.附条件的赠与

B.附义务的赠与

C.混合赠与

D.捐赠


参考答案:A

第4题: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是胡适于1932年对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演讲。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胡适先生提到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何以会堕落”原因是()

  • A、抛弃求知欲望
  • B、没有做学问的环境
  • C、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
  • D、抛弃理想人生的追求

正确答案:A,D

第6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则愿意上大学的人越多,符合这种推论现象的是( )。

A.在经济衰退时选择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更大
B.在经济繁荣时选择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更大
C.大学毕业后可以工作的年限越长,愿意上大学的人越多
D.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超出高中毕业生越多,愿意上大学的人越多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某地男性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率下降5%后,导致该地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12%,则该地区男性大学毕业生和女性大学毕业生之间存在一种()关系.

A:互补
B:总互补
C:替代
D:总替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同一个方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与题干意思相符,因此选D.

第8题:

有志去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想在基层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小王到某乡政府工作,得到了重用。但是有些基层单位由于观念有问题,为大学生安排岗位随意,甚至让大学毕业生为自己“打杂”。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

A.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得不到重视
B.大学毕业生想在基层干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
C.有些没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得不到重视
D.并非所有基层单位都不重视大学毕业生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负判断推理。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因此排除C项;小王得到了重用,故排除A项和B项。所以答案为D。

第9题:

不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接收范围的有()。

  • A、职业大学毕业生
  • B、独立学院毕业生
  • C、民办大学毕业生
  • D、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在《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提到了巴斯德科学研究的故事。作者说明()?

  • A、充满信心地做好自己的事
  • B、要有一些非职业的爱好;
  • C、要有研究真问题的能力;
  • D、科学才能救国。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