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将捡回的婴儿抚养三个月后,发现婴儿有严重的智力缺陷。甲遂将婴儿

题目

甲将捡回的婴儿抚养三个月后,发现婴儿有严重的智力缺陷。甲遂将婴儿以5000元卖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 B、拐骗儿童罪
  • C、拐卖儿童罪
  • D、无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A.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甲将一名捡回的弃婴以3000元的价格出售,有贩卖儿童的行为,因此甲构成拐卖儿童罪,故本题选D项。

 

第2题:

为检查婴儿是否失去意识,施救者应该()

A、大声呼喊婴儿的名字,将婴儿唤醒

B、用力拍打婴儿的肩部,将婴儿唤醒

C、轻轻呼叫婴儿的名字,以免惊吓婴儿

D、拍击婴儿的脚底,并呼喊婴儿的名字


参考答案:D

第3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三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4000元将弃婴卖出。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拐卖儿童罪

C.诈骗罪

D.拐骗儿童罪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是出卖而不是拒绝抚养,不构成遗弃罪;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都是以儿童为对象,都可以采取欺骗手段,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前罪以出卖为目的,后罪的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一般是供自己或他人收养、奴役;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权利,甲的行为是以出卖为目的,并实施了出卖行为,侵犯了弃婴的人身权利,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并非诈骗罪。

第4题:

甲偷走了一辆停放在某超市门口的越野车,半路上却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一个婴儿,便将婴儿抛弃在荒郊野外,结果婴儿被饿死。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故意伤害罪
B.盗窃罪、故意杀人罪
C.侵占罪、遗弃罪
D.侵占罪、虐待罪

答案:B
解析:
偷车行为明显构成盗窃罪,故排除C、D两项。将婴儿置于危险的环境而不去救助,导致婴儿最终死亡,构成了不作为犯罪事实,被定为故意杀人罪。

第5题: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C

第6题:

防止婴儿溢奶可采取的方法( )。

A、喂奶后将婴儿横抱数分钟

B、喂奶后将婴儿轻放在床上,让其尽快入睡

C、喂奶后将婴儿竖立抱起轻拍背部即可

D、喂奶后将婴儿竖立抱起轻拍背部或让婴儿向右侧趴着,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咽下的空气


参考答案:D

第7题:

请教:20112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练习题七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正确答案:D

第9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4千元将弃婴卖出。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拐卖儿童罪

C.诈骗罪

D.拐骗儿童罪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是出卖而不是拒绝抚养,不构成遗弃罪。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都是以儿童为对象,都可以采取欺骗手段。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罪以出卖为目的,后罪的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一般是供自己或他人收养、奴役。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权利,甲的行为是以出卖为目的,并实施了出卖行为,侵犯了弃婴的人身权利,并非仅仅是对方的财产权利,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并非诈骗罪。

第10题:

不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不履行或不积极地履行其法律义务,而 出现危害社会的后果。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属于不作为危害行为的是:

A.甲驾车将王某撞伤后,逃逸现场,致使王某因未及时抢救而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因不愿抚养,遂以二万元的价格将婴儿转卖他人
C.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其未婚先孕真相,遂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
D. 丁分娩婴儿后,将孩子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答案:D
解析:
不作为的危害行为的定义要点是: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其法律义务;②出现危 害社会的后果。A项不符合要点①;B、C两项不符合要点②;D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