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压缩编码有哪3种主要类型?移动通信中主要采用哪种类型的语音编

题目

语音压缩编码有哪3种主要类型?移动通信中主要采用哪种类型的语音编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语音压缩编码的3种类型: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移动通信中主要采用混合编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IP电话网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有()。

A、话音压缩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电路交换技术
D、语音编码技术
E、空分交换技术

答案:A,B
解析:
IP电话是基于因特网络协议,并利用多种通信网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通信方式。在IP电话网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有话音压缩技术、分组交换技术。

第2题:

试说明CDMA2000语音编码EVRC方案的主要技术特点,其语音速率分为几种类型?其速率分别为多少?


正确答案: EVRC方案采用基音内插方法减少基音参数传送速率,使其在每个语音帧仅传两次,而将节省下的信息位(比特数)用于提高激励信号质量。EVRC编码器基于码激励线性预测,能基于语音质量、背景噪声和其他语音特性动态调整编码速率。EVRC语音速率分为三种:全速率9.6Kbps、半速率4.8Kbps、八分之一速率1.2Kbps。

第3题:

1984年公布的音频编码标准G.721,它适用于()编码。

A.电话语音压缩

B.调幅广播语音压缩

C.高保真语音压缩

D.宽带音频压缩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移动通信中对语音编码的要求。


正确答案:1、编码的速率要适合在移动信道内传输,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kbit/s。
2、在一定编码速率下语音质量应尽可能高,即解码后的复原语音的保真度要高,主观评分MOS应不低于3。
3、编解码时延要短,总时延不得超过65ms。
4、要能适应衰落信道的传输,即抗误码性能要好,以保持较好的语音质量。
5、算法的复杂度要适中,应易大规模电路集成。

第5题:

GSM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有()

  • A、采用时分多址技术并配合频分多址
  • B、软切换技术
  • C、RPE-LTP语音编码技术
  • D、扩频通信技术

正确答案:A,C

第6题:

“雪亮工程”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应用()

  • A、视频监控
  • B、视频会议
  • C、语音会议
  • D、视频对讲

正确答案:A

第7题:

用于移动通信中的图片压缩编码是采用什么类型的国际标准?它具有什么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 移动通信中的图片压缩编码是采用JPEG2000。JPEG2000主要特点是:(1)以小波变换为主的多分辨率编码方式代替JPEG中采用的传统DCT变换,从而可以去掉方块效应;(2)采用了渐进传输技术,可以先传送图像的轮廓或缩影,然后再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及需要什么QoS等级的图像细节与数据,即由用户决定所需带宽、传送速率及数据量的大小;(3)用户在处理图像时可以指定感兴趣区域,对这些区域可以选取特定的压缩质量和解压缩质量,即接受了用户主观要求,实现交互式压缩;(4)利用预测法可以实现无损压缩;(5)具有误码鲁棒性,抗干扰性能好;(6)充分考虑了人眼的主观视觉特性,增加了视觉权重和掩膜,在不损害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压缩效率。

第8题:

音信号频带较窄,所以数字语音的码率较低。下面关于数字语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线电话中继线和长途干线上传输的数字语音大多采用PCM或ADPCM压缩编码方法

B.手机采用的数字语音编码方法比有线通信中使用的更先进、编码效率更高

C.使用Windows附件中“录音机”软件采集的语音信息通常保存为WAV格式

D.PC中WAV格式表示的数字语音一般都使用MP3压缩编码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PC中使用最广泛的波形声音文件采用.wav作为其扩展名,称为波形文件格式(wave file format)。采用MPEG 1层3压缩编码的波形声音其文件扩展名为.mp3。

第9题:

移动通信中语音业务的QoS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最终采用什么准则来评估?数据业务又采用什么准则来评估?


正确答案: 语音业务的QoS主要取决于下列四个因素:业务支撑;使用便利性;传输的完整性;适用性。语音的最终评判准则一般采用与主观用户评估的MoS得分来度量。
数据业务的QoS性能一般采用平均误码率来描述,又可分为平均误码率BER、平均误帧率FER或者平均误包率PER。

第10题:

用于移动通信中活动图像压缩编码是采用什么类型的国际标准?它又具有什么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 移动通信中活动图像压缩编码是采用MPEG-4。MPEG-4的主要特点是:(1)图像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由第一代像素块——像素帧转变到纹理、形状和运动3类主要数据的取样值构成的视频对象平面(1,2,)iVOPin=,而这些iVOP分别表示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对象,如人脸、背景及声/乐/文字组合等;(2)视频编码基础由第一代仅决定于图像信源的客观统计特性,转变为既取决于原有的客观统计特性,而更重要的则是取决于视频对象、内容的各种主、客观及图像瞬时特性;(3)基于对象、基于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视频对象和内容,基于交互式、可编辑性和可选择性等一系列面向用户、面向对象的操作特性,选择不同等级(空间、时间)、不同分辨率、不同需求的视频业务,这样可以大力提高信源编码效率;(4)对于不同的信源与信道、各个VO及iVOP在总体图像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等级的保护与容错措施,以提高图像的总体容错能力;(5)图像处理中具有时间、空间可伸缩性(尺度变换),同时允许译码器以不同空、时精度与分辨率重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