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题目

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主要有:(1)从内容上来讲,道德与品德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作为人的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因此,从反映内容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2)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社会道德一经确立,就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整个社会关系的维持起调节控制作用,而品德一旦形成,就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惯常的行为倾向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调节作用。
(3)道德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还要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4)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3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引导、培育和促进着学生品德的发展,因而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 有内在的联系.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教师组织与领导的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本身.要知道,品德的发展过程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这些品德发展的规律不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只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第4题:

伦理学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①伦理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才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形成于奴隶社会。伦理学广泛探讨了道德的各种现象,是一门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②伦理学是以抽象思维形式构成的系统的理论形态。
①道德的产生则先于伦理学的创立,它是人类社会、人类生活相伴随共生死的一种永恒现象。②道德是以形象思维形式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第5题: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道德贯串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品德即道德品质,有时也称思想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例如,某个学生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等。道德与品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道德和品德的区别
①在所反映的内容方面。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是群体和社会中的准则规范。而这些准则规范反映出特定社会阶层和组织的利益。也就是说,道德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随社会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社会对道德提出了不同的时代要求,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不同,对道德内容的侧重也就有所不同。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所反映的是个体与道德相联系的心理特征。与道德不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这就使得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很多人类的共性规律,又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②所属的范畴方面。道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是一种主要研究价值和规则的根据的哲学科目。在道德方面,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主要就是揭示道德关系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并根据这种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反映这种矛盾发展规律的道德理论,确定解决这种矛盾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不断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品德则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品德方面,心理学主要探讨个体内在的品德心理结构、机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体对道德的内化和个性化,其核心是道德自我的形成、发展。
(2)道德和品德的联系
①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没有社会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同时,一个社会的道德环境好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②个体品德反作用于社会道德
个体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道德舆论、道德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集中表现和反映时代特征。

第6题: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
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
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体系和结构不同。
作用范围不同。
作用机制不同。
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


第7题: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联系: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
(2)区别:道德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个别人的存亡和个别人品德的有无而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在,它既受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服从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发展水平的制约;道德的研究是伦理学或社会学的任务,品德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8题:

简述品德和道德的联系。


正确答案:
(1)个体品德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第9题:

请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
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
法律与道德调整的对象与范围有所不同;
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
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在于: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第10题:

简述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正确答案: (一)习俗与道德的区别:
(1)约束力不同:道德的内容较为严肃,具有较大的约束力而习俗约束力相对差些。不从俗是常有的事,不管谁都要顺从习俗,而不道德的行为则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遣责。
(2)义务感不同:大家按习俗办事,不管谁都要顺从习俗,而道德则不然,它不但有种顺从心理,而且还有发自内心的义务感。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二者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会永恒的。
(2)二者作用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的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得社会秩序,触犯法律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3)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4)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