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题目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1)P波:是代表左右心房的去极化。
(2)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
(3)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4)PRIüJ期(或PQ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
(5)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6)STA:代表心室已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曲线回到基线水平。

第2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第3题:

简述正常菌群的定义及其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正常菌群通过受体和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等方式抵抗致病菌,使之不能定植或被杀死。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也可刺激免疫系统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4、抗衰老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5、抑瘤作用:

第4题:

简述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食管的生理狭窄及其临床意义如下:食管由上而下共有4个生理性狭窄,是易受损伤及异物存留的部位。①第1狭窄:为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而成,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因此也是异物最易嵌顿的地方。而且食管入口的后壁有2个肌肉薄弱区,分别为环咽肌上三角和环咽肌下三角,食管镜检查时易为食管镜所损伤而导致穿孔。②第2狭窄: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距第1狭窄约7cm。③第3狭窄:距第2狭窄较近,约4cm,是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而成。④第4狭窄:是食管穿膈裂孔所致,距门齿约36cm。4个生理性狭窄由上往下异物嵌顿的可能性逐渐下降。

第5题:

简述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1.正常菌群是指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生理意义:
①对宿主的保护作用
②对宿主的营养作用
③参与机体物质代谢
④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⑤生物屏障作用

第6题:

简述血浆半衰期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参数,是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一次给药后,经过五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五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第7题:

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其意义在于:
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
2〕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
3〕医学上可利用生物钟的知识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畜对药物的耐受规律。
4〕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禽的产蛋,调节牛、羊的发情和配种。
5〕在杀虫害方面,可帮助确定最佳施药时间。

第8题:

简述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组成:包括晶体溶质颗粒(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溶质颗粒(血浆蛋白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能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膜的完整;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维持血容量。

第10题: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血浆渗透压由大分子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晶体渗透压两部分构成,正常值约为300mOsm/L(300mmol/L,相当于770kPa),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占99%以上。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主要由NaCl等小分子物质构成。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使水分子的跨膜移动保持平衡。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吸引红细胞内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引起红细胞皱缩。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可使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加,引起红细胞膨胀,甚至红细胞膜破裂而致血红蛋白逸出,引起溶血。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白蛋白构成。由于血浆蛋白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而且血浆蛋白浓度远高于组织液。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能够吸引组织液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维持血容量。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