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的筑有()根弦。A、三B、四C、五D、六

题目

曾侯乙墓出土的筑有()根弦。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情况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墓葬东室放置的是墓主人重棺和陪葬棺,同时放置有五弦琴、十弦琴、瑟、笙、小鼓等丝竹类乐器,用这些乐器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小型丝竹乐类型乐队。墓葬中室主要设置大型乐器和礼器。所列乐器有编钟、编磬、健鼓、排箫、篪、笙、瑟等,其中作为礼乐重器的编钟、编磬和健鼓等,位居墓室中心,用这批乐器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大型的钟鼓乐类型乐队。

第2题:

西汉墓漆食击筑图出土于()。

  • A、湖北曾侯乙墓
  • B、马王堆墓
  • C、江苏连云港
  • D、河南殷墟

正确答案:C

第3题: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有何重大意义?有何音乐特点?


参考答案:

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铜镈(b6)。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
3)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
4)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中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
由此可以看出,从编钟制作、乐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


第4题:

在出土的众多楚汉漆器中,尤其以湖北荆州和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最为丰富。


正确答案:漆器

第5题:

双面玉人出土于()。

  • A、马王堆墓
  • B、殷墟遗址
  • C、曾侯乙墓
  • D、妇好墓

正确答案:B

第6题: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全部音域贯穿五个八度组,已构成完整的半音阶。

A

B



第7题:

律管出土于曾侯乙墓。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音乐特点:
①形制:共65件,含一件鎛钟,分3层悬挂,钮钟和甬钟;
②音域:5个八度;
③律制:复合律制,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十二律齐全,可旋宫转调;
④双音钟:正鼓部、右鼓部呈三度;
⑤学术价值:钟上刻有2800多个乐律学铭文。
(2)历史价值:
①它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最大一套编钟,数量多,编制复杂;
②它证实了我国2000多年前双音钟的出现;
③钟上的大量乐律学铭文是历史文献所没有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第9题:

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有()根弦。

  • A、15
  • B、20
  • C、25
  • D、30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笙出土于()。

  • A、荆门包山楚墓
  • B、随县曾侯乙墓
  • C、寿县蔡侯墓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