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题目

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发表的背景
①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②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③1956年2-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 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④毛泽东先后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主要内容:
①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中共八大指导思想.
②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针,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
③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
(3)伟大意义.
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②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2题: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该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学习观和教学观。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然后对它进行转化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提高学习兴趣。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布鲁纳提出了四大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结构原则,选择合适的表象呈现方式进行教学;程序原则,教学就是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些问题;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总之,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其中应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难度适当,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其中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第3题:

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①生理需要:指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有配偶、有民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如不能满足,生存就有问题,因而它优于其他的需要。从在这里,满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理解:马斯洛所说的“满足”,是基本的,相对的,当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人便可以从生理需要的支配中解脱出来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稳定,劳动保护,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以保证免于危险、恐惧及灾难等,此外还要考虑未来的因素。
③爱与归属需要:感情、友谊、爱情、归属,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希望自己孤独生活,渴望在群体中能获得温暖情谊,否则便将郁郁寡欢。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主、自由、自信,以及社会尊重如地位、名誉、推崇等。一旦获得则信心百倍,充满活力,反之必将自卑,软弱无能。
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他的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最大愉快的话,那么,一个音乐家必须创作乐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能做哪样的人,他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对有创造潜力的人,自我实现意味着潜力和才能的发挥。

第4题: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它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即通常所述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称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相互转化。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只有了解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才能对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其次,这一原理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规律,即认识是由特殊到普通再到特殊的过程。它要求“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计划。再次,这一原理是马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5题: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问题的阐述,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标志着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文献。

第6题:

简述《莫雷尔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呈现的新现象除了学术型大学外,还有农、工学院涌现。1862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决定拨地办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学院也因而被称作“赠地学院”。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后,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设立了教育总署,在各州分权的基础上,协调各州教育发展,从此美国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这一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一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开创了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第7题:

简述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8题: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第9题:

简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10题:

简述“精英循环论”及其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者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者阶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借鉴意义:首先,帕森斯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其次,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成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特定内容,乃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