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养殖日本沼虾的池塘中不能够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的是()A、与鲢鱼混养B、与其他鱼虾混养C、与贝类混养D、单独养殖

题目

下列养殖日本沼虾的池塘中不能够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的是()

  • A、与鲢鱼混养
  • B、与其他鱼虾混养
  • C、与贝类混养
  • D、单独养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混养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养是多种鱼、多规格(包括同种不同年龄)的高密度混养
  • B、混养是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充分适用它们相互有利的-面,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 C、混养能使各种鱼的产量均有所增产
  • D、混养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他塘中生产出各种食用鱼,但混养条件克刻不易使用

正确答案:D

第2题:

河蟹怎样与青虾进行混养?


正确答案:青虾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虾、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
(1)池塘准备
①池塘选择实行虾蟹混养的池塘,面积5亩~10亩,水深1.0m~1.5m,塘埂坡度1:3左右,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②清塘消毒要求养殖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经阳光曝晒,放养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化浆或漂白粉20ppm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改善池塘底质。
③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做好防逃设施,一般用高0.5m的铝泊、塑料薄膜或塑板圈围,插入土中0.2m。防逃设施内留1.0m以上的坡埂,以方便饲养管理,并有充足的地域供河蟹活动。整个养殖过程,进水口用60目~80目的尼龙绢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及鱼卵进入池塘中,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
④移植水草年初,在离池塘边缘1.0m处的浅水带沿四周种植或移植伊乐藻、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草带宽1.0m左右,水草面积控制在其生长旺盛时占池塘总面积的25%左右,多余的水草应予人工割除。水草移入池塘前,需用10ppm的漂白粉消毒。
(2)苗种放养
放养一龄扣蟹400只/亩~600只/亩,或当年豆蟹1000只/亩~1200只/亩,放养青虾虾苗4万尾。放养的蟹种、虾苗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害。一龄蟹种放养要避开严冬低温期,放养豆蟹则尽量要早,以提高成蟹的出池规格。
此外,池塘搭配放养一龄花、白鲢60尾/亩。搭配放养滤食性鱼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饵料生物,显著改善水质,减少高温季节蓝藻、绿藻的爆发,还可以减少青虾秋苗的数量,控制放养密度,提高上市规格,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饲料和投喂
饲养前期以颗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如螺、蚌、蚬、小杂鱼等相结合进行投喂为主,辅以少量水草,既满足虾、蟹的营养需求,又可避免或减少互残现象,降低生产成本;中期高温期间,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后期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保证河蟹的生长及育肥。颗粒饲料粒径为1.5mm~2.2mm,粗蛋白含量35%~40%;动物性饲料要轧碎。日投喂2次,其中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下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颗粒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虾蟹体重的3%~5%,鲜活饵料投喂量则为虾蟹体重的10%~15%。饲料要均匀地投放至离池塘边1.0m左右的水草带,日投喂量还要根据虾、蟹的存塘量及生长情况、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既要避免浪费饲料,败坏水质,又要保证虾、蟹吃食,满足其生长需要,并做到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为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在池塘四周设几个饲料台进行观察,一般以1小时~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4)水质调控
整个饲养过程,池塘水质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0.25m~0.3m。一般放苗初期水位保持在0.6m~0.8m,以利升温;中后期(特别是秋末及冬季)加高水位到1.0m~1.5m,以利于保温越冬。适时做好注、排水工作,并根据季节、气温灵活调节水位,以保持虾、蟹比较适宜的生长水温。平时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加注1次新水,7月~9月高温季节增加到每隔5天~7天换水1次。注入新水前先排出下层老水,每次注水量为0.2m~0.3m。每隔10天~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5kg/亩~10kg/亩,以增加钙质,改善水质,满足虾、蟹生长需求。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夜间巡塘,仔细观察青虾、河蟹的活动、摄食、蜕壳、疾病及防逃设施等情况。夏秋季雷阵雨天气,青虾及搭配放养的花白鲢容易发生浮头,更应特别重视。
(6)疾病防治
虾、蟹的疾病防治要从苗种质量、水质调控人手,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一般可防止病害的发生。
(7)捕捞
河蟹在10月间即可起捕上市,陆续至春节前后,可采用池塘边徒手捕捉和干塘起捕两种方法。青虾则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采用抄网抄捕,最后干塘起捕,小规格青虾则可根据市场行情持续养殖至翌年再上市。

第3题:

预防鱼类艾美虫病的有效措施是()

A.轮养

B.混养

C.单养

D.高位池养殖


正确答案:A
艾美虫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可采取轮养的办法来进行预防。

第4题:

淡水池塘混养、轮养技术优点?


正确答案:不同食性的种类混养--合理、充分利用饵料不同生活阶层的种类混养--合理利用水体空间
发挥养殖鱼类(或与混养的其它水生物)之间的互利作用,稳定/控制水质,提高养殖动物品质(体质/食品价值)
提高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

第5题:

池塘成鱼多品种混养的生物学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混养的优点:
①充分利用饵料;
②合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
③可以防治鱼病;
④可以均衡上市;
⑤获得食用鱼和鱼种双丰收;
⑥提高产量和效益:稳水质,增放养,减鱼病
2.混养的生物学基础:
①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
②吃食性鱼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肉食性鱼类和普通鱼类的关系;
④滤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
⑤不同水层与类之间的关系

第6题:

在以鲤鱼为主的养殖池塘中,一般不混养草鱼,其原因是()。

  • A、食性不同
  • B、生活水层不同
  • C、草鱼争食能力强
  • D、鲤鱼争食能力强

正确答案:C

第7题:

关于设计放养模式应遵循原则不正确的是()。

  • A、每一种混养模式均有1-2种鱼类为主养鱼
  • B、混养时为充分利用饵料,提高池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应多放养经济价值高的种类
  • C、鲢、鳙的净产量不会随“非滤食性鱼类”产量的增加而同步上升
  • D、混养时一般上层鱼、中层鱼和底层鱼之间的比例以40%-45%:30%-350./0:25%-30%为宜

正确答案:B

第8题:

轮捕轮放是指将多种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


本题答案:对

第9题:

草、青鱼与鲤、鲫、鲂混养的好处?


正确答案: 它们同为吃食鱼,但摄食能力及要求不同,混养共处可获互利;因为:草、青鱼个体大,食量大需优质饲料;对水质要求较高;而鲤、鲫、鲂个体小、食量小、能利用残饵;适水性强。将它们混养在一起,草、青鱼可为鲤、鲫、鲂提供大量适口饵料;鲤、鲫、鲂能为草、青鱼清除残饵改良水质;从而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水质;互利互促;通常,青鱼池可多配鲤、鲫;草鱼池应多搭鳊鲂

第10题:

池塘养殖成鱼为什么要以一个品种为主,多个品种混养,举例说明其优点。


正确答案: 混养搭配由于各种鱼种阶段的活动水层、食性、生活习性已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将多种鱼进行适当的混养搭配,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一般生产上选择一种主体鱼,另外选择几种在食性上矛盾不大的其他鱼种适当搭配,做到彼此互利,提高池塘利用率和鱼种成活率。混养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养殖水体与饵料资源:我国目前养殖的食用鱼,其栖息生活的水层有所不同,鲢、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青、鲤、鲫鱼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将这些鱼类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同池养殖,就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养鱼生产潜力。我国池塘养鱼使用的饵料,既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旱草,还有人工投喂的谷物饲料和各种动物性饵料。这些饵料投下池后,主要为青、草、鲤鱼所摄食,而碎屑及颗粒较小的饵料又可被团头鲂、鲫鱼以及多种幼鱼所摄食,而鱼类粪便又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因此混养池饵料的利用率较高。
(2)可以充分发挥养殖鱼类共生互利的优势:我国的常规养殖鱼类多数都具有共生互利的作用。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他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可起到增加溶氧的作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
(3)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多种鱼、多种规格的鱼同池混养,不仅水体、饵料可以充分利用,而且病害少、产量高,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