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题目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诗人是(  )。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戴望舒

答案:B
解析:
闻一多在其诗论《诗的格律》中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对齐)。”这一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第2题:

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三美”是指()美、音乐美、绘画美。


正确答案:建筑美

第3题:

诗歌的“三美”理论的提出者是()。

A、闻一多

B、郭沫若

C、朱自清

D、艾青


参考答案:A

第4题:

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是()。

  • A、形式美
  • B、建筑美
  • C、音乐美
  • D、绘画美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三美”即()、和()、()。


正确答案: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6题: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为什么提倡“三美”主张?结合《死水》分析之。


正确答案:主要为了开“新格律诗”的先河。诗人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在本诗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外型看,每节句数、字数相等,排列整齐为“建筑美”;从内在韵律看,每句由四个音尺(三个两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双行押韵,每节一韵,形成诗歌节调的动听为“音乐美”;诗中色彩丰富、词藻美丽即“绘画美”。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成熟之作。

第7题:

简述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理论,是闻一多诗论的核心,它是针对五四以来诗歌过分直、露、随意的弊病而提出。(教材92-93页)
(1)音乐美:主要是指诗句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要求诗句的音节、音尺(顿、音步)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从而使诗在变化中保持整齐的形式,参差错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具有音乐美。
(2)绘画美:主要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都是具有鲜艳色彩感的物象,使诗具有了绘画般的美感。
(3)建筑美:指诗的整体外形上应具有整齐规范之美,要求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基本均匀整齐,虽不一定每行字数一样,但各行不可相差太大,以求视觉上整齐美观,即所谓建筑美。

第8题:

结合诗歌《死水》,简要分析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参考答案:(1)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音乐美:以双音字收尾,形成诗句的铿锵,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多用形象的词藻;建筑美:结构有形式美;

第9题: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诗要有()、()、()。


正确答案: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10题:

简析《死水》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三美”体现。


正确答案: 音乐美——《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构成,其间又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韵脚也精心安排,基本上是二、四压韵(隔行压韵),以双音节来结尾,因此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绘画美——《死水》的词汇绚丽、多彩而又富有表现力。
建筑美——《死水》每节四行,每行九字,视觉上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