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于哪年在香港复刊,金庸被派去香港《大公报》工作?

题目

()《大公报》于哪年在香港复刊,金庸被派去香港《大公报》工作?

  • A、1947年
  • B、1948年
  • C、1949年
  • D、1950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红高粱》是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之一。先后被香港、内地影视机构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早期《大公报》


正确答案: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第3题: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49年后,在香港继续发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由于无法在重庆公开活动,派人到香港开展工作时,得到中共南方局所属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并于同年9月创办的盟报是()

  • A、《大公报》
  • B、《光明报》
  • C、《文汇报》
  • D、《申报》

正确答案:B

第5题:

吴宇森1948年在香港出生。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甲某、乙某、丙某、丁某四人目前均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甲某的父亲是在1962年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甲某的母亲是1975年到1989年在香港连续居住的中国公民,甲于199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乙某于1998年持日本国旅行证件(通行世界)进入香港、在香港居住至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丙某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丁某是乙某到香港居住后于2006年所生的女儿。对于他们四人,有必要的经及时申请后,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必然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有哪几位?


A.甲某 B.乙某 C.丙某 D.丁某


答案:A,B,D
解析:

第7题:

《大公报》


正确答案: 1902年天津,英华得天主教资本家、神父、法使馆的支持,自任社长,撰写政论文章。该报政治上倾向君主立宪,却摈弃“猥邪琐屑之事”,以“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而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1916年后,英华将报馆卖给王郅隆(北洋),从事慈善事业。

第8题:

甲某、乙某、丙某、丁某四人目前均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甲某的父亲是在1962年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甲某的母亲是1975年到1989年在香港连续居住的中国公民,甲于199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乙某于1998年持日本国旅行证件(通行世界)进入香港、在香港居住至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丙某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丁某是乙某到香港居住后于2006年所生的女儿。对于他们四人,有必要的经及时申请后,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必然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有哪几位?

A、 甲某

B、 乙某

C、 丙某

D、 丁某


A,B,D

随题解析:本题考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的区分。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本题中简称《基本法》)第24条规定,以及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4条第 2款意见》(以下本题中简称《意见》)第3条的规定,甲某符合《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3项,因为甲某之父母分别符合《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1、2项,甲某能成为永久性居民。A项正确。乙某于1998年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居住至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只要其在2005年及时申请,则可以成为永久性居民,B项正确。丙某是《基本法》第24条第4款规定的非永久性居民,依照《意见》第7条规定,在香港出生或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7年的中国公民,其所持有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在1997年7月1日后继续有效,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居留权。丙某需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7年,才可以获得居留权,并成为永久性居民,仅有香港居民身份证是不够的,C项错误,不能选。丁某是符合《基本法》第 24条第2款第5项的人员,因乙某1998年才人港,所以丁某肯定未满21周岁,依照《意见》第6条规定,《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5项规定的非中国籍人在香港所生的未满21周岁子女,在本人出生时或出生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须是根据《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4项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上述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子女在年满21周岁后,在符合《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的其他有关规定的条件时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故丁某是具有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D项正确

 

第9题: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金庸当年在社论《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中预测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将提早几年,事实证明毫厘不爽?

  • A、五
  • B、十
  • C、十五
  • D、二十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