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题目

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得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2题:

“得意忘言”是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 A、王弼
  • B、庄子
  • C、董仲舒
  • D、老子

正确答案:A

第3题:

孔子探讨语言与意义的矛盾,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观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正确答案: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第5题:

“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 A、庄子
  • B、老子
  • C、郭象
  • D、王弼

正确答案:D

第6题:

“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7题: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意在言外

第8题: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的观点为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只是手段,得意才是根本的目的。庄子之说,不仅为魏晋玄学三大命题中的言意之辨奠定了哲学基础,也启发了后人在审美实践中努力创作和把握味之不尽的言外之意。

第9题:

简述庄子的得意忘言说。


正确答案: 《庄子.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意言。这就是所谓‚得意忘言。那么,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求味之外旨、言外之意。得意忘言‛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文学作品‚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10题: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出自()

  • A、《庄子》
  • B、《周易·系辞》
  • C、《荀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