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A、《诗刊》B、《诗歌报》C、《星星》D、《诗探索》

题目

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 A、《诗刊》
  • B、《诗歌报》
  • C、《星星》
  • D、《诗探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80年代兴起的“朦胧诗派”的作者是()。

A北岛

B舒婷

C公刘

D顾城


C

第2题:

朦胧诗被主流文坛承认的标志是北岛的诗作《》在1979年的《诗刊》上发表。


正确答案:回答

第3题:

最初帮助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的报刊是()。

A、《诗刊》

B、《诗歌报》

C、《星星》

D、《诗探索》


正确答案:A

第4题:

“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正确答案:三个崛起

第5题:

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正确答案:《星星》

第6题:

“朦胧诗”的三位代表诗人不包括?()

  • A、韩东
  • B、舒婷
  • C、北岛
  • D、顾城

正确答案:A

第7题:

以《双桅船》、《回答》、《远和近》为例,谈谈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征,并比较舒婷、北岛、顾城不同的艺术个性。


正确答案: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①意象化,以意象化的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如《双桅船》中“船”与“岸”的对应。
②象征化,增强诗的含蓄性和多义性,如《回答》中意味深长的象征和暗示。
③立体化,捕捉直觉与印象,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和立体感,如《远与近》。
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到三位诗人不同的创作个性:舒婷在温婉典雅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出美丽而忧伤的诗情,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北岛的诗热情而冷峻,奔放而凝重,闪烁着思辩的色彩,面对历史的废墟,唱出一代人的觉醒、沉思和追求。顾城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偏爱,注重个人主观感觉,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

第8题:

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A.《诗歌报》

B.《星星》

C.《诗探索》

D.《诗刊》


参考答案D

第9题: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是什么?如何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正确答案: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特征参见教材论述,此处从略。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一要考虑它对其前文学的突破,
二要考虑它对其后文学的影响创新,
三要考虑它的美学追求和个性特色,
四要考虑它自身的文学创新。

第10题:

下列不属于朦胧诗派的作者是()。

  • A、舒婷
  • B、北岛
  • C、史铁生
  • D、顾城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