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题目

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山东金乡人,汉末著名士族王粲的侄孙。由何晏推荐,作尚书郎。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曹爽、何晏被杀,弼亦受牵连,以公事免,同年秋病死。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指略例》、《论语释疑》等著作。
王弼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这就是“道”(或者“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多种多样的世界万物,就是这个本体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
(1)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
王弼认为,任何具体的东西(有),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东西的本体,更不能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因为具体东西总有其规定性,就不能成为万有共同存在的依据,所以
有形则有分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在王弼看来正是这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才决定了具有各种规定性的“有”的存在和发展。即“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2)通过“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
王弼为了论证世界万物由一个根本的东西作为本体来同意它们,因而又从“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即“分则不能统众。”“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通过“一”和“多”的关系,王弼论证出了“无”比“有”更根本,“无”是万有的“宗主”。
(3)王弼承认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而这个规律性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本体“道”或“无”。
(4)通过动静的关系来论证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王弼认为,万有是有形有象的,千变万化的,这样它就不能永恒地存在着,不能永恒存在着的东西,就不能是根本的。即“变动不居,恒静不变”。“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因此,人们应该在“动”的现象中看到本体的常静,于动中求静,这叫做“反本”。
总之,王弼是通过对“有”和“无”的关系的抽象分析来论证其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命题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

A阮籍

B王弼

C何晏

D郭象


D

第2题:

王弼无为而治的主张包括:()。

A法令要统一,执法要严厉,凡事以律断罪

B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C推行愚民政策

D反对繁多苛刻的法律


B,C,D

第3题:

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


参考答案:言,象,意

第4题:

具有道教思想倾向的老子版本是()

  • A、王弼本
  • B、帛书本
  • C、汉简本
  • D、河上公本

正确答案:D

第5题:

()盛于学界,何晏、王弼执其牛耳,王弼尤为杰出。


正确答案:魏晋玄学

第6题:

下列哪些法律主张是汉初黄老学派提出的()。

A"道莫大于无为"

B"以农为本"

C"秋冬行刑"

D"以仁义为本"


A,B,D

第7题:

王弼是如何论证他的“以无为本”观的?


正确答案: 王弼主张有生于无(道),以无为本。他论证说,只有无形无名之道才有资格成为万物的宗主,因为凡有形的东西都有分界,即都是以自身所特有的形名的规定性为其存在的前提。而此规定性不论其适用范围有多大,总有所尽所止之地,所以规定性同时就是限制性。那么,以无为本也就是十分自然的结论。
“体用”较之“本末”,具有更为鲜明的本体论的色彩。王弼认为,万物只是依赖无才显出自己的贵重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故无是万物的本体和作用的源泉。

第8题: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


参考答案:A, C, D

第9题: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王弼


正确答案:玄学代表人物。《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例》,思想倾向:牵合儒道、以道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