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

题目

止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佛教用语,禅定和智慧的并称。止,亦译为止寂或禅定,观,意为智慧。《维摩诘经》卷五僧肇注:“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是使所观察的对象“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观是在“止”的基础上,集中观察和思维预定的对象,得出佛教的观点、智慧或功德。天台宗主张“止观双修”,作为一切修习方法的概括,但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主张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有“止”有“观”,使思想认识契合佛教教义的要求。禅宗将二者作为体用关系,构成自己理论认识和宗教实践的基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荀子礼法起源观的前提是()。

A隆礼重法

B化性起伪

C明分使群

D定分止争


B,C

第2题:

当你真正能够止观双运,身心柔软,会怎么样呢?


正确答案: 当你真正能止观双运,身心柔软,你当下的讲话、当下的动作、有没有我慢?都可以马上觉察到的。也就是说,你贪瞋痴的展现,跟你实际觉察到的那个时间距离有多长?跟你的明觉是成正比的。当你的明觉度越高,你贪瞋痴的产生,跟觉察的时间就会越短,到后来你真的保持清醒明觉,身心柔软,你就是坐在无常法流上面了。

第3题:

下列属于佛家修为方式的是()。

A、止观

B、去执

C、中庸

D、顿悟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掇()

  • A、收拾
  • B、伸手可拾

正确答案:B

第5题:

《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是()

  • A、慧思
  • B、支遁
  • C、达摩
  • D、慧可

正确答案:A

第6题:

静虑就是要能够止观、止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止观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去一一体悟,什么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世间祛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内心的苦与不安,都要如实的面对,清楚地求证、去体证,才能够真正把苦的原因一一集谛寻找出来,你才能够对症治疗,根除生死苦海的病根,你才能够出离苦海。

第7题:

止观双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有初禅的功夫,进入止观双运,如实观到三法印。

第8题:

“止观”是()修为思想的特点。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参考答案:B

第9题:

什么是止观双运?


正确答案: 止:心宁静下来,如同一面镜子。
观:看到实相,看得深广、准确。观是体悟,是用心眼来看。

第10题:

止观之法有: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称“六妙法门”。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