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怎样将修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题目

什么是修行?怎样将修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修行止观双运?


正确答案: 止和观同时修,对初学者有难度,所以先修止,让心静下来,稳定之后再修观。也可以先修观,即专心一意思维法义,也会成就止的。

第2题: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的心境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一个真正修行解脱道的人,他绝对不是消极悲观,他是积极乐观,把生命的边际效用都发挥出来,然后默默去做,默默去回馈世间。他不争名,不求功,不图利,他随顺缘起,接受每一个当下,当下因缘怎么样,就好好扮演当下的角色,把生命的意义全然发挥出来。

第3题:

如何把修行溶入日常生活中?


正确答案: 我们在平常工作上班的时候,一样可以应用寻、伺,你置心一处,专心于你当下的工作,包括家庭生活中,如你在炒菜,在洗衣、在扫地,当下都是在修行。你安住当下的工作,安住在当下比较明显的动作上面,当下就是在修行,你慢慢的练习,就能把修行溶入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再来,当你有时间可以放下工作,要静坐二、三十分钟也可以,这时候就可以把寻、伺、喜、乐、一心这些,做的比较更精纯。若在平常工作的时候,你能去练习,就会处在寻、伺、喜的情况,当你专心在打坐,寻、伺、喜、乐、一心,它就有可能会出来。

第4题:

鸟巢禅师是何时人,出身若何,一生有何事迹,他在何山修行,他修行的方法是怎样的?敬请详示。


正确答案:师为唐朝代宗时人。俗姓潘。九岁出家,遍参南北名师,发明心地。后在秦望山,一盘曲如盖之松上栖止,人号曰鸟巢禅师,后即于此坐化。

第5题:

世人追求的快乐,与修行人追求的快乐有何本质上的差别?明白此理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


正确答案: 世人勤求安乐,但能否成功也无有定准。而修行人修学佛法,为自他二利而行持六度万行,百分之百可以获得安乐。
明白此理之后,我们在自由自在之时,应精进努力行持善法。若不脚踏实地付诸实际行动,安乐不会自动地降临,就像一大盆美味的水果摆在面前,如果不自己动手取食,那也不可能品尝到美味。

第6题:

人间佛教的意义()

  • A、由人修行而成佛
  • B、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 C、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C

第7题:

佛陀坐禅时候怎样修行?


正确答案: 佛陀闭关专修,主要是用“安那般那念”法,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念。

第8题:

修行为什么要有惭愧心?没有惭愧心的修行是什么修行?


正确答案:一个人要有惭愧心,就会不放逸,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贪瞋痴等。有了惭愧心,接受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身心柔软、祥和、慈悲,才能听闻到正法,不求人短,回来净化自己。如果一开始没有惭愧心、感恩心,那是世间法的修行。

第9题:

修行、闻思就是要我们去了解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要我们去了解整个法界的实相,因为实相方面是非常微细的,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你是没办法看到的,你只是看到肤浅的外表而已。整个的修行是让我们的身心静下来,然后去体悟大自然所呈现的法则,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就会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就会产生颠倒梦想,就会产生苦。

第10题:

空海师父给我们提出修行的“八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能否在历缘对境时,把讲话的冲动速度慢下来吗?
二是能否听到自己讲话的音调高低与声浪起伏吗?
三是能否觉察到想讲话的冲动与冲动背后的我是、我能、我慢吗?
四是能否看到手脚,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吗?
五是能否看到手脚、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能缓和下来吗?
六是能否看到思想、意念的冲动吗?
七是当我是、我能、我慢与贪瞋痴的心生起之际、能觉察到吗?
八是当贪、瞋、痴、慢的心,生起之际,能停下来吗?
这八个问题都是很重要的,要在实际的历缘对境时去检验去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落实在平常的历缘对境中。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实际去检验、去应用,那么你的修行跟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还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