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审查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后,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题目

公安机关审查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后,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应当作出不立案的决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情形包括()

A、没有犯罪事实

B、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C、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撤回控告、举报、报案的

D、犯罪已过追诉时效


参考答案:A,B,D

第2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B.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接受后,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C.人民检察院按照管辖范围,对于报案、控告、举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D.人民检察院按照管辖范围,对于报案、控告、举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答案:C
解析:
C。详情请参考《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故A、B项正确。详情请参考该法第11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第3题: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自首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决定启动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


参考答案: 对

第4题: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


正确答案:说明理由

第5题:

司法机关审查控告、举报材料后,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应作出()。

  • A、立案决定
  • B、撤销案件的决定
  • C、不立案的决定
  • D、驳回控告或举报的决定

正确答案:C

第6题:

立案的材料来源具体分为()。

A.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

B.被害人的报案、控告

C.犯罪人的自首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 A、报案或者控告
  • B、报案或者举报
  • C、举报或者控告
  • D、举报或者调查

正确答案:B

第8题:

第 50 题 某县公安机关收到王某控告孙某故意伤害的材料,经审查后发现以下何种情形的,不予立案?(  )

A.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B.孙某与王某是近亲属关系

C.孙某已经死亡

D.王某先辱骂孙某


正确答案:AC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l5条,被害人过错以及与加害人的近亲属关系并不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第9题:

公安机关审查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后,立案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已死亡的,应当作出()

  • A、立案决定
  • B、驳回控告或者举报的决定
  • C、撤销案件的决定
  • D、不立案的决定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发现了犯罪,应该向谁报案、举报或者控告?


正确答案: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任何单位和公民个人如果发现有人犯罪,或者发现了司法机关正在通缉的犯罪嫌疑人,都有权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报告所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或者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线索,统称为报案或者举报。报案和举报的方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可以直接到司法机关报案,也可以采取打电话或者写信等方式,主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如果犯罪分子侵犯某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比如打了人,抢了东西或者偷了人家东西,那么被打的人或者被抢、被偷的人,更有权利告到司法机关,要求追究刑事责任,这称之为控告。
应该注意的是,不管哪一位公民,在报案的同时,都要保护好案件现场,其他旁观的群众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也都有义务保护好现场,并且通知公安机关派人来进行勘查。如果我们不小心破坏了犯罪现场,将会给公安机关的勘验和取证带来麻烦,有时甚至会造成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追究的严重后果。所以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好犯罪现场的义务,自觉维护现场的秩序,比如该绕行的就应服从指挥绕行;不要随意穿越犯罪现场,更不应该随便拿取、搬运犯罪现场设施和物品;不要聚众围观,造成犯罪现场秩序不必要的混乱,以防止犯罪分子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人返回犯罪现场趁机进行破坏现场活动,企图达到掩盖犯罪的目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