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醉酒驾车被交警查获,取保候审后关闭手机擅自离开居住地去往外省

题目

朱某醉酒驾车被交警查获,取保候审后关闭手机擅自离开居住地去往外省旅游,导致公安机关无法与其取得联系。公安机关可以对朱某提请批准逮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派出所民警刘某酒后驾车发生追尾。经检测,刘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17mg/100ml,属于醉酒驾车,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刘某醉酒驾车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应给予刘某的处分是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开除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第二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携带枪支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因此,选择B选项。

第2题:

朱某为炫耀,将50克冰毒放在身上,后被民警查获,朱某构成()

  • A、吸毒
  • B、非法持有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B

第3题:

甲贩运违禁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99. B[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已经遇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该遇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遇见而使得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甲某并未希望致朱某死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4题:

甲某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人员朱某正要登车检察时,甲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车门不放。甲某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到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某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第5题:

李某醉酒驾车被交警拦截,对李某的处理结果不包括下列哪个?()

  • A、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
  • B、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D、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正确答案:D

第6题:

某日,某派出所民警老朱、小徐在驾车巡逻途中,有群众现场报警称,看到有人偷了一辆摩托车后,将该摩托车放入一辆白色面包车内,驾车往城郊方向驶去。老朱、小徐根据报警群众的指引,立即拉响警报驾车追捕。疑犯见警车追击,疯狂逃窜。在被截停后,老朱、小徐下车准备控制疑犯,此时疑犯冲过来,用砍刀朝老朱头部砍去。老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先口头警告再开枪射击
B.先鸣枪示警再开枪射击
C.直接开枪射击
D.使用警械制止

答案:B
解析: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本题属于第10种情形,在此种情况下,口头警告已经不足以制止,因此选择B选项。

第7题: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没收取保候审保证金。

  • A、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B、毁灭证据
  • C、干扰证人作证
  • D、更换电话,在12小时以内未向执行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朱某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非法使用“剑南春”“五粮液”等商标及包装物,生产了大量的假酒,后被公安查获。经查朱某获得违法数额达到1万元左右。对朱某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朱某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B.朱某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朱某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D.朱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具体运用。朱某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第9题:

醉酒驾车的判定标准是: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毫克则被定性为醉酒驾车。


正确答案:80

第10题:

简要案情:朱某(男,1994年1月10日生)与许某(男,1995年5月15日生)二人系辍学青年,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2011年5月15日上午,朱某与许某碰面后,朱某提出:“今天是你的生日,不如我们去搞点钱,晚上给你搞个庆生会?”随即做出一个手指夹钱的动作。许某会意,但担心被抓。朱某称:“到时你去搞东西,搞到之后你就把东西交给我,要是被人发现了,我这一身的功夫不是吃素的。”许某同意。朱某打电话给该市一收旧货的李某,称要偷点东西卖给他,让其帮助销售,李某同意。二人于当日下午来到甲市A区某电玩城。许某趁人多之机,将正在玩游戏的王某口袋内的一个苹果手机偷走(后经鉴定价值3000元),并迅速交给朱某。得手后二人正欲离开时,王某发现手机被偷,于是紧追朱某、许某。朱某、许某二人跑至该市B区时,发现甩不掉王某,又害怕被抓,朱某、许某随手各捡起一砖块,猛砸王某面部、背部数下,王某倒地后(后经鉴定为轻伤)后,朱某、许某二人离开,将手机卖给李某,得款2000元。朱某、许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请说明原因。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请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朱某构成抢劫罪,许某不构成犯罪。因为朱某已满16周岁,在与许某共同实施盗窃后,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已经转化为抢劫罪。但是,因为许某未满16周岁,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许某的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且许某只造成王某轻伤,所以,许某不构成犯罪。李某构成盗窃罪。因为朱某等人实施盗窃前与李某有通谋,李某并答应为朱某等人销赃,因此李某与朱某等人在盗窃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朱某等人之后的暴力行为超出了与李某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李某不构成抢劫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