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是在()中提出的。

题目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是在()中提出的。

  • A、《诗经·大雅》
  • B、《诗经·小雅》
  • C、《礼记·礼运》
  • D、《资治通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四句话中,主题思想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B.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C.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答案:C
解析:
A项意为从古至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强调的是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B项强调从民,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C项意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D项意为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君主,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从四个选项的主题思想来看,A、B、D三项均强调以民为本.C项讲的是君子自身的修养,与其他三项不同。故本题选C。

第2题:

请说明下面这三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答案:
解析:
(1)这三句话的核心含义都是说明民心民意是不可违的天道,统治者要体察民情,达民所欲。
(2)这三句话说明了西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民心向背决定着王朝的盛衰、兴亡,而统治者能否行“德政”又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所以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主张。其“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法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上天和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3)西周统治者的这种以“德”为核心的天命观高度重视“民”的重要性,为以后历朝历代的贤明统治者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王对民的残酷剥削。

第3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体现了现代组织管理的()。

A、诚信负责思想

B、顾客至上思想

C、民主法治思想

D、廉洁高效思想


参考答案:B

第4题:

小康一词最早来源于古时《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止小康”。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荀子在《非十二子篇》所提出的“奸事”是指()。

  • A、劳力而不当民务
  • B、劳知而不律先王
  • C、劳辩而不顺礼义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古文中能够体现领导者榜样效应的是( )

A.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答案:C
解析:
C项出自孔子《论语·子路篇》,意思是:“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体现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正确,当选。
A项出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意思是:“(张养浩)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体现领导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错误。
B项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体现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错误。
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体现执政者要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错误。

第7题:

夫男子平人,()为劳,()亦为劳。


正确答案:脉大;极虚

第8题:

《毛诗序》中认为《诗经·大雅·民劳》是()所作?


参考答案:召穆公

第9题:

荀子在《非十二子篇》所提出的“奸心”指()。

  • A、劳力而不当民务
  • B、劳知而不律先王
  • C、劳辩而不顺礼义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

  • A、名词
  • B、动词
  • C、语气词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