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舒婷诗歌的主要特征。(重点)

题目

简析舒婷诗歌的主要特征。(重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舒婷的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正确答案: 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③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是其典型特征。

第2题: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简析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生动的故事性。《孔雀东南飞》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兰芝与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地揭露、控拆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往。
第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孔雀东南飞》中,塑造的刘兰芝的形象是非常成功,她美丽、勤劳、聪明、善良、懂礼貌、刚强不屈,集中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一切优点,婚姻的不幸,这就更加大大引起了读者对她的热爱和同情。
第三、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孔雀东南飞》文采用的是五言体,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四、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抒情。

第3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第4题:

简析郭小川的诗歌。


正确答案: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的灵魂所在。
郭小川还善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

第5题:

简析胡适《上山》的基本内涵,并以《上山》为例简析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变化所做的努力。


正确答案: 《上山》一诗中,胡适怀着积极的态度热情地赞唱着“头也不回,汗也不揩”、“努力往上跑”的“攀登”精神,以及不达“高峰”决不罢休的愿望和抱负。诗作中表现出一种楔而不舍的奋力向上的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我们对真理和正义事业的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执著追求精神。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转变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在《上山》以前的诗作中,虽然诗歌也使用了白话语体,但并没有能够摆脱,旧诗体式的束缚,仍然残留着一些文言的词句和气味。而《上山》这首诗已经彻底摆脱了旧诗体式的束缚,是用纯正的白话写成的完全意义的自由体新诗了。将白话诗体从旧体诗中完全解放出来,这是胡适对中国诗歌革命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第6题:

根据卡西莫多的主要经历,简析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卡西莫多是个从小遭遗弃的畸形儿,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收养,长大后做了敲钟人。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他饱尝屈辱和蔑视。世道的冷酷扭曲了他的性格。但爱斯美拉达给他一壶救命解渴的清水后,他的灵魂苏醒了,于是有了以后见义勇为的行动。外丑内美、面恶心善是其主要特征。

第7题:

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第8题:

简析表象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征。
①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 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 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 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②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并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应当注意的 是,表象的概括不同于思维的概括。思维概括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概括;而表象的概括是一种形 象概括,概括中既有本质属性,也有非本质属性。
③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 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使得人们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借助 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表象的可操作性可 以用“心理旋转”实验来说明。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表现为: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事物进行概括性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 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性来说,它接近了知觉;从概括性来说,它接 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例如,对“水果”这个概念,孩子们常常用苹果、梨、香蕉等具体形象来说明。另外,表象的形成有利 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②表象促进问题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例如在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在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工程师在审阅建筑施工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帮助思维。另外,在进行推理时,也需要表象的作用。 比如人们比较人的身高时,常常需要以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体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第9题:

舒婷追求诗歌的隐晦艰涩。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析穆旦诗歌《我》中的“自我”形象及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


正确答案: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中风格最浓烈、最有成就的诗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的诗最醒目的特点就是“丰富的痛苦”。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中从来也没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自我,拥有一种“自我虐待的抒情”,他的心灵“永远在自我和世界的平衡、寻求和破毁中熬煮”,其诗歌意象也充满了死亡和恐怖的气息。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上的自我,充满了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如个体和群体、现实和理想、创造和毁灭、丰富和无有„„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对立并相互渗透,呈现出一种“思维的复杂化和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我》这首诗塑造了永远“锁在荒野里”的自我意象,是那个令人绝望的现实造成的诗人不可避免的个人生存的困境的象征,也是处在特定历史时代、复杂社会现实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充满激烈矛盾的生命体验。诗中那个“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也是一种对现实的绝望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