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主张学诗当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理想的师法对象是()

题目

严羽主张学诗当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理想的师法对象是()

  • A、初唐诗
  • B、盛唐诗
  • C、中唐诗
  • D、晚唐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严羽强调学诗要以()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

第2题:

试述严羽倡导学诗“以识为主”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 严羽开门见山就说:“学诗者以识为主”,所说的“识”并非指学问知识,而是不同于议论说理的形象思维规律,他把这个“识”的过程描绘为由“熟参”到“悟入”,教人学诗“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又“熟读”历代名家诗作,“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所谓“熟参”,是不离具体感性,反复揣摩体会;而“悟入”则是经历了一段感性阶段,便会向
理性认识飞跃。这里所论,正是诗歌的形象思维的规律,说得如此具体明了,具有条理,亦大体得当,是前人所未发。但把历代诗歌与佛教门派生硬比附,又反而弄巧成拙。

第3题:

严羽认为“识”包含了什么?()。

A.“入门须正”

B.“品味独到”

C.“立志须高”

D.“出门须微”


参考答案:AC

第4题:

教材指出:严羽强调学诗要以“()”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


正确答案:

第5题:

试述严羽“以禅入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观点


正确答案: ①“以禅入诗”——“妙悟”是佛家用语,严羽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佛家讲“悟”严羽用些谈诗,认为诗也要“悟”;严羽引佛家大乘小、北宗南宗之说,把诗分为三等三乘。
②“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推崇空明、超然的形象及其所造成的意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就是这种境界感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含蓄深婉而余味无穷。

第6题:

以具体作品为例,评说严羽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正确答案:宋人十分注重学古,但宋人学古对象和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就学古对象而言,宋诗各家各派的创作风格因此而得以分目;而就学古方式而言,涉及到如何从学习古人而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江西派学杜而不得其法,江湖派、四灵派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等则流于苦吟、纤巧或怪异杂驳。严羽也从学古对象和方式入手,批评了这些倾向,提倡学习盛唐,从而辨析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根本问题。

第7题: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为诗,以()为诗,()为诗。


正确答案:文字;议论;才学

第8题:

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沦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一)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来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二)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
(三)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刘“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足宋诗的主流倾向。

第9题: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的主要方法是()。

  • A、以情论诗
  • B、以理论诗
  • C、以禅喻诗
  • D、以词喻诗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南宋严羽以禅喻诗,在《()》中,提出了妙悟说。


正确答案:沧浪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