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

题目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说明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孟子]曰:“许子冠乎”?[陈相]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正确答案:冠,名词活用动词

第2题:

将“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成现代文。


正确答案: 翻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第3题: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子归,何以报我?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吾子与子路孰贤?

答案:A,B,D
解析:

第4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植其杖而芸”中的“植”和“芸”的意思分别是()。

  • A、“用”和“运送”
  • B、“用”和“除草”
  • C、“种”和“耘田”
  • D、“插”和“除草”

正确答案:D

第5题:

翻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证,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正确答案: 子路说:“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孔子说:“必须辨正名称!”。

第6题:

翻译: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正确答案: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
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第7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使子路反见之”中的“反”字是()。

  • A、“返”的古字,返回的意思
  • B、“返”的今字,返回的意思
  • C、反过来的意思
  • D、反对的意思

正确答案:B

第8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翻译: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正确答案: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第10题: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释词题)


正确答案:与:连词和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