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理论的观点,分析电视传媒对观众产生的传播效果。

题目

根据“培养”理论的观点,分析电视传媒对观众产生的传播效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培养”理论认为,社会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同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电视除了与其他媒介的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电视拥有最多的受众,受众的接触时间最长;
(2)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需的识字能力;
(3)电视把视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
(4)现代人从幼年时代就和电视生活在一起,很难把“电视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加以区分;
(5)电视能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包括儿童、低学历者以及贫困阶层)中去。电视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发挥着历史上其他媒介所未曾有过的巨大威力。无论多么重大的事件或问题,不经电视报道就很难被人们作为“社会现实”所认知;反之,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经过电视媒介的大肆渲染,也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重大事件”。比如,在克林顿的性丑闻发生的同时,美国国会正在讨论一项对民众有重大意义的议案,但由于媒介对性丑闻的大肆报道,民众的吸引力都集中在总统的私生活上,真正值得关心的东西反而乏人问津。同时,电视节目,尤其是“描述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中包含着大量的虚构因素,一般受众很难将这些虚构与现实区别开来,而容易把虚构当成现实来接受。“培养分析”认为,一般受众不可能对这种虚构做出明确的判断,而它们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社会观。70年代初美国电视剧《医生威尔比》播出后,主演者收到要求登门就医的观众来信竟达25万封之多,说明在现代人的头脑中,电视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友生了多么大的混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当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送到受众头脑时,受众者就会产生同传播者一致的观点、意向和态度”的理论叫()。

  • A、适度效果论
  • B、有限效果论
  • C、强大效果论
  • D、魔弹论

正确答案:D

第2题:

传媒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简单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机构和复杂的组织,其中()讨论传媒的社会机构功能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派别。 

  • A、符号学理论
  • B、传媒结构理论
  • C、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 D、传媒效果理论

正确答案:C

第3题:

电视频道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加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观众的注意力选择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追逐的稀缺资源。 这段文字最可能引起下面哪个话题?( ) A.电视媒体在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战中如何获胜 B.传播过剩时代的电视观众应如何理智选择频道 C.传播过剩时代对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D.热衷追逐观众注意力如何影响电视媒体的品味


正确答案:A
文段首先讲述了电视频道不再是稀缺资源,观众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所以文段接下来论述的一定是电视媒体在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战中如何获胜。故选A。

第4题:

议程融合理论和培养分析理论对大众传播功能的评价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议程融合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人之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它从媒体使用的角度研究议程设置,受众的需求是该理论关注的重点。培养分子是通过测量同一群体中重度观众与轻度观众对现实感知的差异,以及来自不同群体的重度观众对现实感知的相似性,解释出电视叙事对观众环境认知的影响。
两种理论相比:议程融合理论更看重媒体在社会整合方面的潜力及其对民主制度的促进;而培养分析理论则认为这种主流化过程其实是一个社会控制过程。培养分析理论的目的是要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的批判态度和改革意向。二者的分歧在于不同研究范式背后的政治观不同,议程设置持多元主义的政治立场,而培养分析则带有批判的视角。

第5题: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主要观点是()。

  • A、“议程设置理论”
  • B、“两级传播理论”
  • C、“有限效果理论”
  • D、“说服性传播理论”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属于大众传媒的宏观效果理论的是()。

  • A、“培养理论”
  • B、“使用与满足”理论
  • C、“魔弹论”
  • D、强大效果论

正确答案:A

第7题:

纵观麦克卢汉的著作,他关于传播传媒的主要理论有: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以及()。 

  • A、适度效果理论
  • B、培养理论
  • C、议程设置理论
  • D、冷媒介和热媒介

正确答案:D

第8题: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培养理论”
C.“有限效果论”
D.“知识沟理论”

答案:C
解析:

第9题:

简述电视传播研究的“培养理论”(又译涵化理论、教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培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格布纳和格罗斯在1976年提出的,通过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培养理论”。格布纳认为,随着电视的普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大众媒体。我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作是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培养分析探讨了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过程的影响,它把电视讯息看作一个整体,认为不同的节目类型中都有一些持久不变的内容模式,反复灌输给受众。日久天长,影响受众对现实的感知,甚至塑造其思维方式。格布纳认为,电视的培养就像“冰川效应”一样,在较短时间里,人们感觉不到温度微小的变化,但是长期的积累,就会产生沧海桑田的巨变。到目前为止,培养分析已经远远超出了电视暴力的范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培养分析已经转向更一般的“主流化”研究,涉及性别角色、老龄化、政治取向、家庭、环保、科学、健康、宗教信仰、少数民族、职业等。更确切地说,培养分析是关于社会文化的理论,它是社会文化指标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
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A.培养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商业体制下电视对观众的影响。
B.培养分析把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电视新闻和电视剧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关于世界的故事。培养理论本质上是关于叙事(故事)的理论。
C.培养研究并不关注单条信息的影响,而是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的、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D.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电视造成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广泛共享的后果,而不是效果研究所追求的变化。该理论认为,电视最大的效果不是使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而是使它们保持稳定。
E.培养意味着系统的文化形象、实践、生活方式和信仰结构的潜移默化。培养分析虽然不否定观众的主动选择能力,但该理论认为由于讯息系统长期积累的培养,要摆脱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宏观理论,培养分析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受众的使用过程和意义解释过程等微观问题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整个讯息系统长期的影响上。
F.培养分析考察的是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的影响。它并不认为电视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影响,但是却认为它在塑造我们关于现实的共同观念上具有累积的影响。

第10题:

诺依曼认为,在以电视高度普及为特点的现代信息社会,传播媒介对人们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 A、多数传媒报道具有高度的类似性而产生的共鸣效果
  • B、同类信息的传播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而产生的累积效果
  • C、众多媒体相互矛盾的报道产生的有限效果
  • D、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而产生的遍在效果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