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名义股东可以与实际出资人约定,由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由实际出资人享受投资权益B、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全体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C、如果二者之间发生投资权益归属的争议,名义股东可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D、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可以其对于股

题目

根据《公司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名义股东可以与实际出资人约定,由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由实际出资人享受投资权益
  • B、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全体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C、如果二者之间发生投资权益归属的争议,名义股东可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
  • D、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可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法院应予支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

第2题: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无权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


答案:错
解析: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有权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第3题:

设股东丁其实并未出资,其出资实际上是其朋友马武的,二人曾经签订合同,约定约定由实际出资人马武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丁为名义股东,公司效益日盛。二人因此发生争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有权请求确认其与马武之间的合同无效

B.马武要求丁返还其享有的投资权益,马武以公司股东名册以及登记簿上的自己名字为股东的记载主张其借了马武的钱来投资,法院可以商法的外观主义原则支持其主张

C.丁见情况不妙,遂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于不知情的牛柳,牛柳可以享有该股权

D.马武有权要求丁赔偿因其处分股权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正确答案:CD
《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故A违背第1款规定,错误。B违背第2款规定,错误。
《公司法解释(三)》第26条规定,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故c选项正确。D符合第2款的规定,正确。

第4题: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实际出资人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应当( )。

A.根据股权代持协议请求公司直接办理
B.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
C.经其他股东2/3以上同意
D.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

答案:B
解析: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法院不予支持。

第5题: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确定投资权益的归属时,应当依据()。

A.股东名册的记载
B.其他股东的过半数意见
C.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同约定
D.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确定投资权益的归属时,应当依据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同约定。

第6题:

杨某与远亲宋某签订一份协议,约定由杨某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而以宋某为名义股东。合同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后来宋某见投资权益有利可图,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合同无效,下列说法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
B.若杨某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主张权利,法院应予支持
C.若宋某以其为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股东为由主张权利,法院应予支持
D.杨某可以不经其他股东表决,请求公司变更股东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中合同无效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本题中A、C、D选项都是错误的。

第7题: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名义股东可以与实际出资人约定,由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由实际出资人享受投资权益
B.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C.如果二者之间发生投资权益归属的争议,名义股东可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
D.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的,该处分股权行为无效

答案:A
解析:
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故选项B错误。如果二者之间发生投资权益归属的争议,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法院不予支持,故选项C错误。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如果受让方构成善意取得,交易的股权可以最终为其所有,故选项D错误。

第8题:

A是方正大同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其与B签订合同约定由B作为方正大同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出资人,合同约定由A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B为名义股东,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与B因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 B.A与B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A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B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C.B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A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D.A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可以支持


正确答案:B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 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 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前款规定的实际出 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 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 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B选项正确。

第9题: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确定投资收益的归属时,应当依据( )。

A.股东名册的记载
B.其他股东的过半数意见
C.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同约定
D.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第10题:

(2014年)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确定投资权益的归属时,应当依据( )。

A.股东名册的记载
B.其他股东的过半数意见
C.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同约定
D.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

答案:C
解析:
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违法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实际出资人可依照“合同约定”向名义股东主张相关权益。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