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结构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宜设躲到抗震防线B、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C、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宜大D、应避免应力集中

题目

下列对结构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宜设躲到抗震防线
  • B、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 C、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宜大
  • D、应避免应力集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项特性是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是( )。

A.固有频率
B.固有振型
C.阻尼系数
D.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A,B,C
解析:

第2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符合
B. Ⅱ、Ⅲ符合
C. Ⅲ、Ⅳ符合
D. Ⅰ、Ⅳ符合

答案:A
解析:
I项符合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3条和6.2.3条及条文说明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也就小于50%,该结构就可判断为非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则有关框架结构底层柱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不需要进行相应放大。
Ⅱ项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6.2.13条条文说明第2款规定,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3.5.2条条文说明规定,抗震结构体系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Ⅳ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3.5.3条第3款规定,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第3题:

板式建筑比较容易实现结构在两个平面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标准答案:错误

第4题:

长矩形平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楼、屋盖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下列关于剪力墙布置的几种说法,其中何项不够准确?(  )

A.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B.楼、屋盖长宽比不大于3时,可不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对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的影响
C.两方向的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尽端,增大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D.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答案:C
解析:
C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8条第2款规定,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不正确。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8.1.5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正确。
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6条及表6.1.6规定,从78规范起,就提出了不同烈度下抗震墙之间不同类型楼、屋盖的长宽比限值。超过该限值时,需考虑楼、屋盖平面内变形对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的影响,正确。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7条第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就近,正确。

第5题:

下列对结构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宜设多道抗震防线
B.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C.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宜大
D.应避免应力集中

答案:C
解析:

第6题:

为获得建筑物的动力特性,下面哪种激振方法是不正确的(  )

A. 采用脉动法量测和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
B. 采用锤击激励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
C. 对结构施加拟动力荷载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
D. 采用自由振动法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

答案:C
解析:
根据不同的激励方法,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大体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共振法和脉动法三种。B项中的锤击激励属于自由振动法中的突加荷载法,故选C项。

第7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计结构体系的说法,( )是错误的。

A.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B.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C.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D.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要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消能部件的布置要求:()

A、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

B、使结构沿高度方向刚度均匀

C、布置在层间相对位移或相对速度较大的楼层

D、不使结构出现薄弱构件或薄弱层


正确答案为:ABCD

第9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观点:Ⅰ.扭转周期比大于0.9的结构(不含混合结构),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Ⅱ.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Ⅲ.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Ⅳ.控制薄弱层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C.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D.Ⅰ、Ⅳ符合,Ⅱ、Ⅲ符合


答案:D
解析:
根据《抗规》3.4.1条及条文说明,I符合规范要求;根据《抗规》3.5.2、3.5.3 条及条文说明,II、III不符合规范要求,IV符合规范要求。故选(D)。

第10题:

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剪力墙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在各个主轴方向上,均需设置剪力墙
B.在抗震设防区进行结构布置时,宜使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各个主轴方向上的侧向刚度数值相接近
C.宜将各主轴方向上设置的剪力墙相互整体连接,组成T形、L形、I形或围成筒体
D.在每个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片数,只需按抵抗侧向力的要求即可确定

答案:D
解析:
D项,位于各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的片数,不但由抗侧力的需要所确定,而且还需满足一些构造要求,例如在一个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不宜少于3片等,以使每片剪力墙所承担的水平剪力比较均匀。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7条第4款规定,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