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和研究,评价和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活断层及活动性质判定、确定地震动参数。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坝区专门性构造地质测绘应在坝址周围半径()km范围内进行。A、150B、40C、25D、8

题目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和研究,评价和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活断层及活动性质判定、确定地震动参数。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坝区专门性构造地质测绘应在坝址周围半径()km范围内进行。

  • A、150
  • B、40
  • C、25
  • D、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可行性研究阶段区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

A.了解工程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
B.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与评价
C.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D.了解工程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概况,并初步评价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第5.1.2条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包括下列内容:①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②初步查明工程区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③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④进行移民集中安置点选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评价新址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和适宜性。

第2题:

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应调查坝址周围( )km范围内的区域性断裂及其活动性。

A.300
B.20~40
C.25
D.8

答案:A
解析:
对于工程场地周围300km的范围(远场区),应了解区域低层岩性、断裂和褶皱构造、深部地球物理场、区域性断裂及其活动性、现代构造应力场、区域地震活动性等资料。

第3题: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

A.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B.了解规划河流或河段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
C.了解各梯级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建坝的可能性
D.了解各梯级水库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建库的可能性

答案:B,C,D
解析:
A项,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第4题:

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工程场地周围300km的范围(远场区)应进行( )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A.Ⅰ
B.Ⅱ
C.Ⅰ、Ⅲ
D.Ⅱ、Ⅲ

答案:D
解析:
在工程场地周围300km的范围(远场区),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范围可根据工程场地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和地震区(带)的分布特点确定,通常包括坝址所在的Ⅱ、Ⅲ级大地构造单元及相邻单元的有关地区,以及发生强烈地震对坝址的影响烈度有可能达到或超过6度的地震带,但无需超出距坝址300km的范围。

第5题: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和分析预测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库坝区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库坝区诱震环境分区,定性评价拟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和可能诱震的库段。这阶段工作在工程的( )阶段进行。

A.规划
B.项目律议书
C.可行性内容
D.技施

答案:C
解析:
配合勘察设计和施工各阶段的进程,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和分析预测工作大体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库坝区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库坝区诱震环境分区,定性评价拟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和可能诱震的库段。对具备诱发地震条件的重点库段进行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着重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判断水库地震的最大强度,其对坝区的影响是否会超过地震基本烈度而成为工程抗震设计的控制因素。一般情况下,本阶段的工作配合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第6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中,倾向于把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建设场地的直接影响工作,明确称之为( )。

A.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B.区域稳定性研究
C.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
D.区城稳定性分析

答案:A
解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中,倾向于把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建设场地的直接影响的工作,明确称之为“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而把介质及其结构条件、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相关的地质灾害等,结合水库、坝基、边坡、地下建筑物、岩溶地区建库等不同对象,分别列为若干工程地质专题,开展专门研究。

第7题:

可行性研究阶段区域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有( )。

A.了解工程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
B.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与评价
C.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D.了解工程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概况,并初步评价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价;②调查水库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③调查坝址、引水线路、厂址和溢洪道等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坝址区勘察);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

第8题: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继规划阶段之后的一个勘察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在环境、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其任务是选定坝址、初选基本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

A.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价
B.调查水库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
C.调查坝址、引水线路、厂址和溢洪道等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D.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

答案:A,B,C,D
解析: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河流或河段规划选定的基础上选择坝址,并应对选定的坝址、基本坝型、枢纽布置和引水线路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和内容包括:①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价;②调查水库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③调查坝址、引水线路、厂址和溢洪道等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④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

第9题:

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远场区是指工程场地周围( )的范围,工程场区是指坝址周围( )的范围。

A.300km,25km
B.300km,8km
C.150km,25km
D.150km,8km

答案:B
解析:
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分为远场区、近场区和工程场区三个层次。远场区是指工程场地周围300km的范围,近场区是指坝址周围20~40km的范围,工程场区是指坝址周围8km的范围。

第10题: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和研究,评价和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活断层及活动性质判定、确定地震动参数。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坝区专门性构造地质测绘应在坝址周围半径( )km范围内进行。

A.150
B.40
C.25
D.8

答案:D
解析: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第5.2.2条规定,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收集研究坝址周围半径不小于150km范围内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场异常、表层和深部构造、区域性活断层、现今地壳形变、现代构造应力场、第四纪火山活动情况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进行Ⅱ、Ⅲ级大地构造单元和地震区(带)划分,复核区域构造与地震震中分布图。②收集与利用区域地质图,调查坝址周围半径不小于25km范围内的区域性断裂,鉴定其活动性。当可能存在活动断层时,应进行坝址周围半径8km范围内的坝区专门性性构造地质测绘,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评价活断层对坝址的影响。③71调水线路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按本条第(1)款进行,范围为线路两侧50~100K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