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一般在墙的某些转角部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

题目

构造柱一般在墙的某些转角部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现浇成整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梁。()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下列关于圈梁与构造柱,表述正确的是( )。

A.构造柱和圈梁增加了砌筑墙体的整体性
B.砌筑房屋配置的构造柱,不必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
C.构造柱和圈梁,广泛应用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
D.配置构造柱的砌体房屋,应先浇灌混凝土柱,再砌筑墙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构造。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形成与墙体紧密结合、沿整个建筑物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和地梁(基础梁)现浇成一体的混凝土柱称为构造柱。构造柱和圈梁增强砌体墙的整体性,是墙体的主要抗震措施。

第3题:

为了增加砖墙抗震能力,在建筑物四角和纵横交接处设置的构造柱沿( )贯通。

A.地面至楼板

B.基础至楼板

C.地梁至圈梁

D.基础至屋顶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下列关于圈梁构造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圈梁宜闭合,圈梁截面宽度宜与墙厚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
B.圈梁的纵筋,9度时不应少于4φ12
C.厂房转角处柱顶圈梁在端开间范围内的纵筋,6~8度时不宜少于4φ16
D.圈梁应与柱或屋架牢固连接,山墙卧梁应与屋面板拉结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圈梁构造规定。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圈梁宜闭合,圈梁截面宽度宜与墙厚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故选项A错误。圈梁的纵筋,6~8度时不应少于4φ12,9度时不应少于4φ14。故选项B错误。(2)厂房转角处柱顶圈梁在端开间范围内的纵筋,6~8度时不宜少于4φ14,故选项C错误。9度时不宜少于4φ16,转角两侧各Ⅰm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宜小于φ8,间距不宜大于100mm;圈梁转角处应增设不少于3根且直径与纵筋相同的水平斜筋。(3)圈梁应与柱或屋架牢固连接,山墙卧梁应与屋面板拉结故选项D正确;顶部圈梁与柱或屋架连接的锚拉钢筋不宜少于4φ12,且锚固长度不宜少于35倍钢筋直径,防震缝处圈梁与柱或屋架的拉结宜加强。

第5题:

为了增加砖墙抗震能力,在建筑物四角和纵横交接处设置的构造柱沿( )贯通。

A:地面至屋顶
B:基础至屋顶
C:地梁至圈梁
D:基础至楼板

答案:B
解析:
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的能力。因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须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一般在墙的转角部位(如建筑物四角、纵横墙相交处、楼梯间转角处等)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现浇成一体。

第6题:

抗震设防的多层砌块房屋中,下列构造措施何项正确:()。

A.在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带

B.其圈梁设置要求与砖房相同

C.6度时,应在横墙较少的三层小砌块教学楼房屋的外墙转角处设置芯柱

D.在小砌块房屋墙体中,不可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正确答案:C

第7题:

构造柱的位置一般设置在()。

A.建筑物转角
B.楼梯间四角
C.内外墙交接处
D.墙中间
E.梁下方

答案:A,B,C
解析:
构造柱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建筑物转角、楼梯间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

第8题:

为了增加砖墙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物四角和纵横交接处设置和构造沿( )贯通的构造柱。

A.地面至屋顶

B.基础至楼底

C.整个建筑高度

D.地梁至圈梁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构造柱的构造要求,错误的是( )。

A.6、7 度时超过六层,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B.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拉结钢筋
C.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外侧穿过,保证上下贯通
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有关构造柱、圈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B.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积不小于圈梁界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

C.圈梁高度不小于150mm

D.圈梁宜设置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置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E.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答案:A,B,D,E
解析:
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