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 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 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什么效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目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 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 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什么效果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口语交际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6月21日晚8:30~9:30,亚洲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将熄灯一小时。围绕这项倡议,我们班将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⑴语文科代表问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分)⑴示例:6月21日晚8:30~9:30,全球将熄灯一小时,你参与吗?如果参与的话,在那一小时里你做什么?⑵示例:我参与。我将关掉灯,打开心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一小时的快乐与心得。说明:问、答各1分,但不能答非所问。

第2题:

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大城市举办地球熄灯一小时节能活动,经过几年的时间扩展到了全球80多个国家,对于这项活动你怎样看待。


答案:
解析:
为号召广大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积极倡议,是有着广泛而积极意义的一项好活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雾霾问题也一直困扰我们的生活。“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极大地呼吁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每一级政府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雾霾,清洁空气,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等环境问题的思考,是一场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的行动。

然而,“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形式意义大于现实意义,活动的开展不是结束,仅仅是一种开始。生态文明、美丽家园的构建,需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

一方面,每一位公民要自觉遵循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为。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时时提醒自己,少开一会车、少开一盏灯,养成良好习惯,多使用低碳产品。另一方面,每一家企业也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快节能环保进步。更重要的,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健全《环保法》,加大对重污染高排放企业“零容忍”的同时,积极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早日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落到实处。

2015年中国区地球一小时主题为“能见蔚蓝”。“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的实现需要世界大众落实到方方面面的努力中!

第3题:

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B.观察星空 C.宣传环保 D.纪念爱迪生


正确答案:C

第4题:

2012年3月31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再次来临,它将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中国124座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环保熄灯活动,创下历史新高。请你从消费观角度,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
“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根据题干指向“消费观”,可选出C项。A、B、D三项不符合这一活动的主题。

第5题:

2013年3月23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活动主题为“我做绿口客”“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

“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水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解析: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第6题:

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2010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全球有6000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这说明

①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靠科技

③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④倡导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B

第7题: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家庭及商户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地球一小时”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来自照明用电。据统计,照明用电量约占用电总量的12%,其中只有部分用户参与熄灯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减少的电能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有市民据此认为,“地球一小时”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效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市民的看法?

A.每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所节省的用电量可供一个大型城市用电三天
B.“地球一小时“造成短时间内用电骤减给电网管理带来困难
C.尽管现在参与活动的人数有限,但是将来参与人员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D.地球一小时的目的是呼吁人们节约能源,保护地球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地球一小时”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效果。
论据:照明用电量约占用电总量的12%,其中只有部分用户参与熄灯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减少的电能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每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所节省的用电量可供一个大型城市用电三天,举例说明该活动确实取得了实际效果,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地球一小时”会给电网管理带来困难,与其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将来参与人员的比例增大,不意味着“地球一小时”的效果一定会好,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地球一小时的目的是呼吁人们节约能源,与其在减少电能消耗量方面是否有效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第8题:

2011年3月26日,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在斐济和新西兰首先拉开帷幕,这一个活动由( )发起。

A.世界自然基金会

B.世界环境基金会

C.国际环保研究会

D.国际自然环境委员会


正确答案:A
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环保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于2011年3月26日晚8点30分从斐济和新西兰首先拉开帷幕,全球共l34个国家和地区以熄灯接力传递着为保护地球而开展的环保改变。故选A。

第9题:

( )是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动力,需要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达成共识。

A.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B.全球共同应对资源危机
C.全球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D.大国应对气候变化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2010年3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以“熄灭灯火·点燃绿色”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动员了全球上千座城市的政府、个人、企业以及社区共同关灯一小时,以支持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这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③社会意识必然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受到重视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