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时期的社会行政具有如下特点()

题目

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时期的社会行政具有如下特点()

  • A、社会行政体制开始转向现代建设
  • B、社会行政范围逐渐扩大
  • C、社会政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控制功能
  • D、有行政到国家的社会政策
  • E、社会行政具有现代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会政策执行具有如下特点:()。

A、间断性

B、连续性

C、整合性

D、灵活性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我国社会行政出现从仁政到国家社会政策的变化最早是在()

  • A、中国古代
  • B、清代前期
  • C、民国时期
  • D、建国初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具有如下特点:()。

A、权威性

B、强制性

C、垂直性

D、时效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对社会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是在()

  • A、18世纪上半叶
  • B、19世纪上半叶
  • C、17世纪上半叶
  • D、20世纪

正确答案:B

第5题:

里格斯认为,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明显带有新旧并存、稻稗混杂的特点。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社会保险具有如下四个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强制性
互济性
福利性
社会性

第7题:

民国时期社会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由仁政到国家的社会政策。
2.社会行政体质开始转向现代化。
3.社会行政的范围逐渐扩大。
4.社会政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控制功能。

第8题:

试述民国时期新型的城市地方行政体制。


参考答案:在全国范围内将城市设置为地方行政机关是在中华民国时期。在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市发展基础上,1921年7月,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颁布了《市自治制》。根据规定,市作为中央政府和省的下属地方行政组织,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1928年的《特别市组织法》和1930年的《市组织法》,进一步统一了城市行政设置。根据《市组织法》,特别市改名称为院辖市(行政院)。院辖市地位等同于省。根据《市组织法》,普通市改名称为省辖市。省辖市地位等同于县。市政府作为市行政机关,掌管全市行政事务的职能。市政府设市长,作为最高长官,掌管全市的一切行政,负责执行上级行政所委办的事务,并掌管下属官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院辖市的市长由国民政府简任,其地位与省长相同;省辖市的市长由省政府呈请国民政府任命,地位与县长相同。市政府设置局或者科,分掌各项行政事务。市政府设市政会议,作为行政辅助机关,由市长、秘书长、参事、各局科的局长和科长组成。市政府的下级组织,分别划分为区、坊、闾、邻。

第9题:

民国时期教材的内容都是民间故事,具有民间。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举例说明20年代上半叶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的流行与时尚有哪些?


正确答案: 紧身胸衣的变化、俄罗斯芭蕾舞、蹒跚裙、女式男裤、箭牌衬衫、男孩风貌、小黑衫、迪考艺术、查尔斯登舞、牛津裤、电影时尚、公主裙、白色晚装、军服式女装、尼龙丝袜、新风貌、鸡尾酒装、比基尼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