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较研究。”

题目

“只有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较研究。”属于条件复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 A、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 B、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 C、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 D、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正确答案:A

第2题:

对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

A: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

B:文学自身内部的比较

C: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比较

D: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比较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正确答案:语言;学科

第5题:

“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 A、文学作品
  • B、文学创作
  • C、文学研究

正确答案:C

第6题:

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 A、文学的比较研究
  • B、比较文艺学
  • C、历史比较文艺学

正确答案:C

第7题:

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


正确答案: 具有跨越性(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明等)与可比性的文学(作品、现象、理论、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等)关系;
包括: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的外部关系(史);
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内部要素(主题、类型、文类、结构、层次、语言、风格等)的关系;
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跨文明的文学及理论间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关系、审美关系与相互阐发关系等。

第8题:

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传统的文学研究立足于国别文学研究,将对象限定于一特定范围之内。在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切割的方式,先以国别为界将各国文学分割开来,再以历史分期为线将国别文学又加以划分,以致最后人们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某一时期某一作家甚至某一部作品上。这是一种原子论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分工过细,使文学之间缺乏沟通。比较文学将采用一种联系的和比较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第9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正确答案:这段话包含着比较文学阐发研究以及中国学派的倡议。阐发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评论中国文学创作实践,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强烈可操作性的方法,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在面临五四以后的白话新文学已经失效时所必然采取的补救措施。
首先,随着阐发研究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深入,中国学者进一步将阐发研究发展为双向阐发,即中西互为主体、互相批评,互相阐释。作为科学方法论之一的“阐发”,应该是各异质文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阐发的双向交互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种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观照阐发中国文学,与以中国文学理论去观照阐发西方文学的双向互动的交流与对话;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现、扬弃、沟通、融合,从而走向更高文学理论层面的过程。其预期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跨越中西方文学体系的具有强大包容性与涵括性的总体文学规律。
其次,阐发研究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特别注重文化模式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文化学色彩。阐发研究由于是在不同文化区域的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的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间进行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它们在文化心理结构、文学观念、价值体系、批评标准诸方面的差异性。
第三,一方面可使传统文学、文化由封闭转向开放,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成为本民族文学发展的丰富资源;另一方面,它也是为东西方文学对话开辟道理,寻求跨文化共同规律的必由之路。而且,阐发研究可以冲击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促进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促成人们理论素养和思维观念方面的新突破,促使我国古代文论的观念活化和当代生成。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学和文化便将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必将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中国学派,中国比较文学界目前已经不再将学派的树立作为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标。更注重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并作出扎实有效的成绩。

第10题:

作为美国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既要研究文学之内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也要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和知识对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