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0岁,1周来发现颈部及两下肢皮肤出现紫点及紫色斑块,逐渐增

题目

男,10岁,1周来发现颈部及两下肢皮肤出现紫点及紫色斑块,逐渐增多。今日不慎将手指扎破后出血不止,2周前曾发热3天。首先应做哪项化验检查()

  • A、血小板计数
  • B、血小板功能检查
  • C、出、凝血时间
  • D、凝血酶原时间
  • E、骨髓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40岁。1年来皮肤常见青紫点,2天前饮酒后出现双下肢青紫斑块,心烦口渴,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清胃散

B.茜根散

C.归脾汤

D.玉女煎

E.地榆散


正确答案:B
解析:患者皮肤常见青紫点,2天前又出现双下肢青紫斑块,故可诊断为血证的紫斑。而“心烦口渴,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证,故当选B,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第2题:

患者梁某,男,72岁,于死亡3h后臀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条纹及斑块,此时是出现了( )

A.出血点

B.尸冷

C.尸体腐败

D.尸僵

E.尸斑


正确答案:E

第3题:

(51~53题共用题干)

10岁男孩,1周来发现两下肢皮肤出现紫色斑块,逐渐增多。今日不慎将手指扎破后出血不止,2周前曾发热3天。

假如此例的血小板为30×109/L,其余几项均正常,在下一步处理中,以下哪项正确

A.输血

B.输注血小板

C.给予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口服泼尼松2mg/(kg·d)

E.可上学,避免剧烈体育活动,口服维生素 K随诊


正确答案:D
D。该患儿有发热史、两下肢皮肤出现紫色斑块、血小板为30×109/L,其余几项均正常,可疑诊断ITP。骨髓穿刺可以明确诊断。治疗可用泼尼松剂量为每日1.5~2mg/kg,分3次口服。

第4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三红"是指

A.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
B.面部、颈部皮肤发红及结膜充血
C.颈部、腋下及背部皮肤潮红
D.面部、颈部及腋下皮肤潮红
E.颈部、胸部及腰背部皮肤潮红

答案:A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三红"是指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

第5题:

(40~41题共用题干)

15岁男孩,1周来发现两下肢皮肤出现紫色斑块,逐渐增多。不慎将手指扎破后出血不止。

假如此例的血小板为32×109/L,在下一步处理中,以下哪项正确

A.输血

B.输注血小板

C.给予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口服泼尼松2mg/(kg?d)

E.可上学,避免剧烈体育活动,口服维生素 K,随诊


正确答案:D
D。治疗常用泼尼松,剂量为每日 1.5~2mg/kg,分3次口服。

第6题:

(43~45题共用题干)

10岁男孩,1周来发现两下肢皮肤出现紫色斑块,逐渐增多。今日不慎将手指扎破后出血不止,两周前曾发热3天。

假如此例的血小板为30×109/L,其余几项均正常,在下一步处理中,以下哪项正确

A.输血

B.输注血小板

C.给予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口服泼尼松2mg/(kg?d)

E.可上学,避免剧烈体育活动,口服维生素


正确答案:D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扳。常用泼尼松。

第7题:

患者男,56岁,在输血的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面、颈部出现荨麻疹,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请问:(1)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2)如何处理?


答案:过敏反应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②给予氧气吸入;
③给予抗休克治疗;
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第8题:

贫血患者出现皮肤及黏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上腭黏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黏膜

C、耳郭皮肤

D、颈部皮肤、舌面

E、睑结膜


参考答案:E

第9题:

男,19岁,2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痛及腹痛,应诊断为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急性关节炎

E.急腹症


正确答案:B
.考点:过敏性紫癜的特点

第10题:

下述哪项不是血瘀证色脉改变

A、腹壁青筋暴露
B、出血紫暗夹块
C、舌淡胖苔腻或滑
D、脉细涩、弦涩
E、皮肤有紫色斑块

答案:C
解析:
舌淡胖苔腻或滑属于水湿内盛之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