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型脑脊髓膜炎的确诊依据是

题目

暴发型脑脊髓膜炎的确诊依据是

  • A、血象
  • B、脑脊液检查
  • C、细菌培养
  • D、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确诊的依据是()

A.冬春季发病

B.高热、头痛、呕吐

C.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D.血或脑脊液培养阳性


正确答案:C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18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应首选下列药物中的
A:环丙沙星
B:青霉素G
C:头孢氨苄
D:阿奇霉素
E:复方磺胺甲噁唑

答案:B
解析:
青霉素G用于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G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已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为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结合,使转肽酶失活,阻止肽聚糖形成,造成细胞壁缺损,产生杀菌作用。

第3题:

可以发生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正确答案:C

第4题:

患者女性,18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列药物中,可首选()

  • A、磺胺嘧啶
  • B、青霉素V
  • C、头孢氨苄
  • D、头孢唑林
  • E、复方新诺明

正确答案:A

第5题:

患者,女性,18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 A、环丙沙星
  • B、青霉素G
  • C、头孢氨苄
  • D、阿奇霉素
  • E、复方磺胺甲噁唑

正确答案:B

第6题:

女性,18岁,确诊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青霉素G

D.环丙沙星

E.氟康唑


正确答案:C
解析:青霉素对革兰阴性球菌有强大杀灭作用。敏感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葡菌等。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球菌引起,首选药为青霉素G。

第7题:

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暴发型的诊断要点是: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而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神志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3)实验室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第8题:

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的临床分型。


本题答案: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为:①休克型(循环衰竭为主);②脑膜脑炎型(脑实质受损,意识障碍为主);③混合型,同时有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表现;④轻型,症状轻,仅出血、头痛、低热。

第9题:

案例摘要:患者,女性,12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根据上述案例该药物治疗脑脊髓膜炎的机制是()

  • A、分布于脑脊髓液中,与细菌细胞膜结合,破坏其细胞膜结构
  • B、分布于脑脊髓液中,破坏细胞壁使水分内渗
  • C、分布于脑脊髓液中,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 D、分布于脑脊髓液中,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 E、分布于脑脊髓液中,与转肽酶结合,阻止细胞壁黏肽合成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述暴发型脑脊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正确答案:暴发型脑脊髓膜炎的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发病因素。
(2)临床表现:①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精神萎靡及烦躁不安。全身皮肤黏膜瘀点、淤斑,可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出现循环衰竭表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②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除高热、头痛、呕吐外,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复惊厥,锥体束征阳性。血压上升,心率减慢,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均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③混合型: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严重,病死率高。
(3)实验室检查:①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2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增高。②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计数升高(1000×10/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减低。③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A.涂片:在皮肤瘀点处刺破,挤出少量组织液做涂片及染色,细菌阳性率60%~80%。B.细菌培养:取血和脑脊液检测,阳性率较低。
暴发型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原则:
(1)休克型:①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静脉给药。②迅速纠正休克:在纠正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若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山莨宕碱、多巴胺等。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应用,一般不超过3天,减轻毒血症,稳定溶酶体,有利于纠正休克。④抗DIC治疗:如皮肤瘀点、淤斑不断增加,且融合成片,并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应及早应用肝素治疗。高凝状态纠正后,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心率明显增快时用强心剂。
(2)脑膜脑炎型:①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用法同休克型。②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用20%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利尿,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③肾上腺皮质激素:除上述作用外,并有减轻脑水肿降颅压作用,常用地塞米松,0.3~0.5mg/(kg·次),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分次静脉滴注。④对呼吸衰竭病人,予以吸氧。在应用脱水治疗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应注意病人体位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衰竭症状仍不见好转,甚至呼吸停止,则应尽早气管插管或切开,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⑤有高热及惊厥者,应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并应及早使用镇静剂,必要时行冬眠疗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