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7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伴后背放射痛10小时,心电图示

题目

患者女性,67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伴后背放射痛10小时,心电图示ST段下移2mm。行心肌运动负荷加静息灌注显像示,可逆性缺损,即再分布。则考虑该患者的诊断为()。

  • A、扩张型心肌病
  • B、急性心肌梗死
  • C、冠心病心肌缺血
  • D、冠心病心肌梗死伴缺血
  • E、高血压性心脏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67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伴后背放射痛10小时,心电图示ST段下移2mm。行心肌运动负荷加静息灌注显像示,可逆性缺损,即再分布。则考虑该患者的诊断为()。

A.扩张型心肌病

B.急性心肌梗死

C.冠心病心肌缺血

D.冠心病心肌梗死伴缺血

E.高血压性心脏病


答案:C

第2题:

患者,男性,65岁,突发心前区疼痛1小时不缓解,伴大汗,疼痛放射至左手,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为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最快捷、简便的方法是

A、查体

B、胸片

C、心电图

D、监测血压

E、心动超声


参考答案:C

第3题:

患者,男性,58岁。饭后突发心前区撕裂样痛,向后背部放射,患者最可能是

A、心绞痛

B、急性心包炎

C、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急性胸膜炎

E、急性胆囊炎


参考答案:C

第4题:

患者,男,60岁,突然感到心前区闷痛,伴心悸3小时,自服硝酸甘油1片,疼痛未能缓解。做心电图检查,显示如图所示:

根据心电图显示,心脏病变部位是
A.前壁
B.下壁
C.正后壁
D.前间壁
E.后壁

答案:B
解析:
2.根据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提示为下壁心梗。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如下表:


第5题:

患者女性,74岁。夜间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并向两肩、后背和左臂放射,伴大汗,休息后不见缓解,清晨急诊住院。查体除心略向左侧扩大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发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为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疼痛,宜应用的药物是
A.硝酸甘油
B.醋硝香豆素
C.双香豆素
D.醋硝香豆素
E.肝素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某病人因胸痛到急诊室就诊,下列描述中提醒应考虑此病人的胸痛可能由缺血引起的是

A.感到心尖部痛并向左上肢放射

B.感到剑突附近痛并向左上肢前外侧放射

C.感到心前区痛且向左胸部和腹部放射

D.感到后背部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

E.感到胸骨后面疼痛且向颈部放射


正确答案:E
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约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整个前胸,边界表达不清。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环指和小指,向上放射可至颈、咽部和下颊部。

第7题:

女性,58岁,1年来在生气或劳累时发生左胸前区闷痛,伴左后背部痛,在休息时也有发生。心电图未见异常。最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方法是

A、动态心电图检查
B、心脏X线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E、心脏晚电位检查

答案:D
解析: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大小和部位,具有确诊价值。

第8题:

典型心绞痛疼痛的特点是

A、心尖部持续剧烈疼痛

B、心前区针刺样疼痛

C、胸骨后短暂压迫性疼痛

D、持续性右胸钝痛

E、心前区疼痛伴压痛


参考答案:C

第9题:

患者,女性,48岁。工作中突发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向后背部放射。急诊入院,查心电图V~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该患者24小时内应禁用

A.硝酸甘油
B.尿激酶
C.吗啡
D.洋地黄
E.哌替啶

答案:D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而且洋地黄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故选D。

第10题:

某病人因胸痛到急诊室就诊,下列描述中提醒应考虑此病人的胸痛可能由缺血引起的是

A:感到心尖部痛并向左上肢放射
B:感到剑突附近痛并向左上肢前外侧放射
C:感到心前区痛且向左胸部和腹部放射
D:感到后背部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
E:感到胸骨后面疼痛且向颈部放射

答案:E
解析:
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约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整个前胸,边界表达不清。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环指和小指,向上放射可至颈、咽部和下颊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