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线密集用户区,通过下面的哪一种最佳方式提高每个用户的带宽和

题目

对于无线密集用户区,通过下面的哪一种最佳方式提高每个用户的带宽和性能?()

  • A、提高天线增益
  • B、增大发射功率
  • C、增加AP,并在AP间负载均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校园网结构如图所示,采用无线网络控制器来自动探测、监控、管理无线AP。

无线校园网解决方案中采用Web+DHCP方式解决用户接入问题,当用户连上无线接人点,由无线网络控制器为用户自动地分配IP地址,基于Web的认证成功后即可访问Inter—net。认证过程采用SSL与RADIUS相结合的方式,以防止非法用户的盗用。从表1—3中选择合适的设备,将图l一3中(1)-(4)处空缺设备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每个设备限选一次)。

某用户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采用无线上网方式。可以通过运行 (5) 命令进行手工释放II,地址。


正确答案:(1)AP_2 (2)AP-1 (3)Switch (4)WNC (5)ipconfig/release
(1)AP_2 (2)AP-1 (3)Switch (4)WNC (5)ipconfig/release 解析:AP(Access Point)即接入点,又称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HUB,是无线网络的核心。它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以太网骨干的接入点。两片绿地在AP的两侧,因此只能选用全向的室外AP,而阅览室内很明显要选用室内APo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可以提供包转发等简单路由功能,适合连接多个子网,因此(3)处应选择三层交换机。WNC(Wireless.Network Contmllor)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管理无线AP,并且有访问控制的功能,因此用它来连接各个AP到服务器和广域网。命令ipconfig/release用于在DHCP客户端手工释放TCP/IP配置。

第2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us,由缓冲区送至

用户区的时间是5u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u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

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

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3)us。

A.100

B.107

C.152

D.170


正确答案:C
试题(23)的正确的答案为C。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图(a)所示。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1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依次类推,如图(b)所示。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5=15,Docl文件的处理时间为15*10+2。

第3题:

对于无线信号覆盖密集区,哪种方式可以提高每个用户的带宽和性能()

A.提高天线增益

B.增大发射功率

C.增加AP,并在AP间负载均衡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第4题:

目前在保证用户接入带宽和接入稳定性前提下,最经济的PLC接入系统采用()的方式。

A.光纤十五类缆十电力线
B.802.11无线局域网接入
C.HFC接入及PLC
D.ADSL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5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______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μs。

A.150
B.151
C.156
D.201

答案:C
解析:
因为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下图所示。



单缓冲工作过程图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1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依次类推,如下图所示。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5+5=20,Doc1文件的处理时间为20×10+1。



单缓冲并行工作示意图双缓冲工作方式基本方法是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输入到缓冲区1,装满后便转向缓冲区2。此时系统可以从缓冲区1中提取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最后由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



双缓冲工作过程图双缓冲可以实现对缓冲区中数据的输入T和提取M,与CPU的计算C,三者并行工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双缓冲进一步加快了I/O的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双缓冲时,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可以粗略地认为是Max(C, T)。如果C<T,可使块设备连续输入;如果C>T,则可使系统不必等待设备输入。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15×10+5+1=156。



双缓冲并行工作示意图

第6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

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

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

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5)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6)μs。

A.100

B.107

C.152

D.170


正确答案:C
试题(25)的正确的答案为C。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图(a)所示。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I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如图(b)所示,依次类推。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5=15,Docl文件的处理时间为15*10+2。

第7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 16us, 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 5u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 1u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 10 个磁盘 块的 Doc1 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us: 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us.

A.160
B.161
C.166
D.211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个简单的缓冲区的问题。由于缓冲区的访问是互斥的,所以对单一缓冲区,从磁盘写入和读出到用户区的操作必须串行执行,也就是要保证互斥操作。而CPU对数据的分析与从用户区读数据也是需要互斥操作,但是CPU分析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操作可以并行。从本题看,由于分析所用的时间小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时间,因此,CPU会空闲。单缓冲区的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10+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16+5)×10+1=211μs。当采用双缓冲区时,每块缓冲区的操作也必须满足互斥操作,但是,对两块缓冲区的操作却可以并行,所以,当第一个缓冲区写满以后,磁盘紧接着写另一个缓冲区,同时,前一个已经满了的缓冲区被读出到用户区,并立即进行CPU的数据分析。读出操作和数据分析必须互斥进行,故,从时间上看,当数据被读出并分析后,恰好另一个缓冲区也写满了,可以立即进行读出数据到用户区并进行数据分析。两块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直到数据分析完毕,因此,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16)×10+5+1=166s。

第8题:

用户分配方式有哪几种方式?最佳的是哪一种?


参考答案:用户分配方式有五种:
(1)分配一分配。以分配器与用户终端相连,相互隔离差
(2)分支一分配。以分配器与用户终端相连,相互隔离差
(3)分支一分支。以分支器与用户终端相连,相互隔离好,但分支损耗比较大。
(4)分配一分支。以分支器与用户终端相连,相互隔离好,但分支损耗比较大。
(5)分配一分支一分配。分支、分配混合用法,终端为分配器。
其中以分配一分支方式最佳也最常用,因为它既可实现多路干线均匀分支,又可带动更多的用户。

第9题:

某高校探全面进行无线校园建设,要求实现室内外无线网络全覆盖,可以通过无线网访问所有校内资源,非本校师生不允许自由接入在室外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宜采用的供电方式是( )本校师生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IP分配方式宜采用( )对无线接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只允许在学校备案过的设备接入无线网络,宜采用的认证方式是(请作答此空)

A.通过 MAC 地址认证
B.通过IP 地址认证
C.通过用户名与密码认证
D.通过用户物理位置认证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5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

A.150
B.151
C.156
D.201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