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党课教育的一般方法。

题目

论述党课教育的一般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启发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注意启发党员的积极思维,引导党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党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党课教育中采取启发教育法,首先,要求党课教员从备课到课堂讲授,都应从启发式教学要求出发,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新颖,同时更要注意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掌握讲课内容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使党员的思维活动同教员的思维活动保持同步。其次,党课教员要了解党员的思想情况,了解党员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抓住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引起党员的共鸣。第三,党课教员要善于运用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段,以及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启发党员自己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对比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通过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相互比较,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比教育法可以对同一件事情从多种角度划分出许多种类进行对比,如正与反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好与坏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等。对比教育的优点在于,党员通过比较直观的对比,看清客观对象的异同点,从而明辨是非,分清正确与谬误,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要在党课教育中很好地运用对比教育法,首先,要求教员提出的事物要具有可比性。其次,要多用客观的数字、图表说话,注意对比的反差程度。第三,要在对比中加强引导。
讨论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员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进行思想认识的交流,以加深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和提高党员认识问题的能力。讨论教育法常常同启发教育法结合起来使用。运用好这种教育方法,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科学地选择讨论主题。讨论题目应当是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使党员的注意力集中和能启发党员的思维。二是要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在讨论前,教员应该有提示性发言,并提出观点。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注意引导。三是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采取教员先作代表性发言,再展开讨论,也可以采取论辩式和质询式讨论方式,最后要由组织者对讨论的观点进行归纳,作出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疑点的问题给予说明,进而加深党员的认识。
专题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专门就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方法。运用好专题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好题目。要选好题目,首先要求组织者要有政治敏锐性,及时了解中央的精神和上级部署,提前积累有关资料,同时要广泛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单位、部门及广大党员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准确地确定题目。二是要观点正确、鲜明,材料丰富。要认真研读中央及上级的有关文件,吃透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正确、鲜明的观点。这一观点应该是结合党员的实际、带有创造性的。
典型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以典型人物作为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剖析来教育广大党员,引起党员的思考,调动和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党课教育中,围绕典型对党员进行教育,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典型要真实客观,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典型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样才更有教育意义。三是要注意典型的多样性。要有正面的典型,也要有反面的典型,以增强典型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案例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在教员的指导下,党员通过对案例的了解、思考、分析、论辩,从而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育法有很多优点:它以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要求听课的党员参与分析和判断,从而促使广大党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同时也改变了党课教育呆板的弊端,使广大党员在生动的案例教育中,受到形象的教育。在党课教育中运用好案例教育法,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慎重选择案例。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现实性和生动性较强的案例。二是要注意正面引导和深入剖析。拿出案例是为了教育更多的人,因而深入剖析和正面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对话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育中,在教员的指导下,广大党员和教员通过对话的方式,对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双向的思想交流,从而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党课教育的对话教育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解答式、探讨式、论辩式、漫谈式。在党课教育中运用好对话教育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备要充分。要选准对话的题目,并围绕题目准备好材料,最好先贴出“安民告示”,使广大党员知道对话的题目。二是要注意引导。对于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注意正面引导,时刻把握主题,防止跑题。三是要端正态度,讲究语言艺术。对于党员的批评甚至指责,要正确对待,说话注意分寸,分析问题要客观、实在,不可出口训人,更不可恶语伤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措施中,创新方式讲党课一般在()范围内进行。

A.党支部

B.党总支

C.党委会

D.党员大会


答案:A

第2题: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从生理方面来看,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头部向下肢”、“从中心部位向边缘方向”发展的过程。从心理角度来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记忆也是由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过渡到有意义记忆阶段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相邻的两个阶段个体发展具有过渡性,但每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这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还要注重培齐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第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这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个体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以及单个个体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

第3题:

论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正确答案:
(P24)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育应该考虑到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儿童进行某种新的学习的准备状态,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状态和学习动机状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尽管教育不能逾越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但是科学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提高儿童心理发展的质量,是发展的一种助力。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第4题:

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答案:
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理问题时,必须做到几点:①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③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④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反应变量。实验法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应用教育实验法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①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局部控制的原则。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一致,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以防止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
(3)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①确定调查方案。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②进行调查准备。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③收集并分析结果。
(4)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作智力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用某种方法时最好的策略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使得到的结果尽可能符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第5题:

党课是党组织以授课形式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党课每年不少于()。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党课一般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


答案:正确

第7题:

党课是党组织以授课的形式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一般每季度进行()党课教育。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正确答案:A


第8题:

论述五类教育评价方法


参考答案:一.按进行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类
  1.常模参考评价
  2.标准参考评价
  二.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
  1.准备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三.按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分类
  1.自我评价
  2.他人评价
  四.按教学评价的方法分类
  1.定量评价
  2.定性评价
  五.按教学的对象分类
  1.教师教学评价
  2.学生学业评价

第9题:

初等教育学就是直接论述初等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原理、方法的学科。()


参考答案:正确

第10题:

论述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尽管教育理论界日益关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教育研究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思辨、轻实践、少实验。并且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问题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单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其结果,由于为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2)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在纠正某一种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的情况。
(3)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行了新颖多样的教学实验,这是我们教育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可惜由于不善于提炼、概括,导致对教育成果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无形中给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阻碍。
(4)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反思不足,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因循守旧,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搬。
(5)教育研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所以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另外,有些研究人员把实证方法推崇到极端,企图用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有些研究人员则不重视研究规范和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以方法规范弱化的方式解决方法与对象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这在实验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设置了不小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