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收入达到11000美元时,经济增长速度()。A、加快B、放缓C、剧烈波动D、趋于固定

题目

德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收入达到11000美元时,经济增长速度()。

  • A、加快
  • B、放缓
  • C、剧烈波动
  • D、趋于固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______。

A.有目的、有底线的放缓

B.具有战略意义的放缓

C.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放缓

D.有质量的放缓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决定汇率的基础是各国的经济政策
B.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C.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D.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E.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是等价的

答案:B,D
解析: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1)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2)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第3题:

在金本位制度下,确定各国对美元比价的根据为()

A.金平价

B.铸币平价

C.黄金平价

D.购买力平价


正确答案:B

第4题:

假定基期时加拿大元的即期汇率为 1 加元=1 、01 美元,现在的即期汇率为1 加元=0.95 美元。根据下表进行计算: 加拿大 美国 基期物价水平 100 100 现在物价水平 102 105 预期年通货膨胀率 2% 3% 预期年利率 3% 5% (1)假定购买力平价成立,计算现在的加元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题中数据表明支持购买力平价吗? (2)如果国际费雪效应成立,预测 1 年后加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 (3)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预测 4 年后加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


答案:
解析:
(1)根据购买力平价,以美元为本币,则有:即根据购买力平价,1加元=103美元。但根据题给条件,现实中1加元=095美元,即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加元被低估 (2)根据国际费雪效应,以美元为本币,表示实际利率,下标d表示本国(美国),下标f表示外国(加拿大)。则有:远期汇率=即期汇率×(1+id)/(1+if)=095×(105/103)=0.97因此,一年后1加元=097美元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有e0=0.95,t=4,πd=3%,πf=2%则有e1=e0×(1+πd-πf)=0.99因此,4年后1加元=0.99美元

第5题: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是( )

A.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B.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C.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D.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E.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等价关系

答案:A,D
解析:

第6题: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B.决定汇率的基础是各国经济政策

C.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D.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是等价的

E.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正确答案:AE
本题考查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所以B项错误;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所以CD项错误。

第7题: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B:决定汇率的基础是各国经济政策
C: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D: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是等价的
E: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答案:A,E
解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故C、D选项错误,E选项正确。

第8题: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GDP已经超过美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
B.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C.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D.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考查的是利率对汇率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2年提出,他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第10题:

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IMIF估计2014年中国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园17.4万亿美元的GDP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GDP总量只有9.24万亿美元。基于上述材料回答:
(1)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2)购买力平价的合理之处是什么?

(3) 购买力平价的缺陷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购买力平价指的是如果用-.种货币来衡量,两国的价格水平应该相等。或者说,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

(2)首先,购买力平价反映了无套利情况下两国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商品市场上套利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它具有合理成分。其次,在两国商品篮子一致(篮子内的商品质量、结构相同)、两国配置资源的方式(包括制度)、市场结构以及收入分配方式等一致的情况下, 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货币购买力的方式衡量两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对比。

(3)不足在于:

A、购买力平价忽视了,也无法考虑到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

B、它忽视了不可贸易品的存在及其对物价的影响。

C、它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购所产生的制约。

D、它也没有考虑垄断因素对两国价格所产生的歧视性影响。

E、它隐含假定了衡量两国物价的商品篮子在商品质量、种类、结构权重上都一致也是不合理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