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生存”课程是从问题出发的()课程。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基础D、实践

题目

我国幼儿园“生存”课程是从问题出发的()课程。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基础
  • D、实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D幼儿园学科教学


D

第2题:

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非常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正确答案:哲学;社会学

第5题: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第6题:

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不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和()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如何教和()的问题。


正确答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为什么教;教什么

第8题:

我国采取的基本上是()的课程实施策略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下而中

D、自中而上


参考答案:A

第9题: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如何教和()的问题。


正确答案:哲学;社会学;教什么;基本价值取向

第10题: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


正确答案:如何教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