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

题目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参考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第2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把动力分为两类:“最后动力”,即原动力;非原动力的动力,称为“直接动力”。
(2)最后动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原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最后动力的内涵,其中生产力是更根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人类活动(政治、思想文化、阶级斗争)的动力因素。
(3)直接动力:来源于经济活动,又反作用于经济活动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动力因素。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物质利益的诉求、人的意志等因素,是直接推动历史运动的力量。最终动力是本源性的动力,多种因素的直接动力是其表现形式,最终取决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合力:历史发展是由多种力量和因素推动的,每一个人、每一种因素的力量都融合在“合力之中。”作用于历史运动的各种力量,其作用力的方向、力量大小、作用是不相同的。各种方向、层次的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融合为历史的“合力”,促进历史事变及其发展。


第3题:

试分析“与时俱进”的要求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第4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 制度主义以各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国家宪法、国家政体、政府形式、权力分配结构等。虽然制度主义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政治学发展的制度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包含着丰富的制度主义方法论。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所蕴含的制度主义方法论对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的制度主义的一系列概念,诸如作为技术的生产力、作为权力结构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突变方式的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作为最重要社会关系的阶级关系以及制度变迁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等,都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不可忽视的概念。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因为它强调()。

  • A、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世界的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
  • D、人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 E、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E

第6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参考答案:

“实践唯物主义”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在于,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的含义在于,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它不像后者那样认为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而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样,它既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的偏颇,也克服了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因为它:
第一,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
第二,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第三,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是因为:(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虽然它们是互不联系地、零落散乱地存在着,但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也就是一个基本上符合实际的社会历史观,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


第7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正确答案: 实践的观点是马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主义认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了反映论的原则,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并把反映论发展为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主张认识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马主义认识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可知论,反对一切不可知论。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反映论的一般原则,但是离开实践,把认识的主体看作生物性存在,主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马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直观性,把反映论发展为能动的反映论。

第8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教学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人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E、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A,B,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