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说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题目

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说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代城市化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通常用城市GDP的比重来衡量)。下图为英国和中国“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图”,读图完成23题。

有关两国现代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
B.英国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
C.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D.目前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城市化水平差异大的是英国

答案:C
解析:
城市级别愈高,公共交通愈发达,出行越方便,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第2题: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政府主导的城市化
  • B、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 C、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 D、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

正确答案:A,B,D

第3题:

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参考答案: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第4题: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表现在()

  • A、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 B、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
  • C、许多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
  •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 E、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起落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大致有()阶段。

  • A、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
  • B、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 C、城市化的调整阶段
  • D、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
  • E、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B,C,D,E

第6题:

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


答案:
解析:
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内部差异性比发达国家大得多,突出表现在“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也可能并存于一个国家。例如印度,从总体上看,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属于“滞后”型,但具体到某个城市,例如孟买、加尔各答等,则又呈现“过度城市化”的特点,主要是人口向极少数大城市集中造成的。

第7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如何?


正确答案: 解放后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城市化过度发展时期(1958-1960年);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
(5)城市化恢复正轨和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第8题:

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有乡村城市化现象

C、形成了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

D、城市化的省际差异仍比较明显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①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是城市化及其基础---工业化是由政府发动的。这使得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而非经济型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的简历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其次由于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最好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可以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在农村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所需的建设资金。
②体质特点—城乡双重性首先,表现为城乡双重居民身份体制,首先,表现为城乡双重交换体制。
③结构特点—不协调型首先,我国城市数量太少其次,城市规模结构“头重脚轻”大城市比重过高。再次,我国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与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成正相关关系。
④进程特点—波浪型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起步晚,起点低、波动性大的特点。
⑤水平特点—滞后型。

第10题:

论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是由政府负担的,城市市民的高福利、高保障是由政府负担的。受财政资金的限制,政府很难把对城市居民的“义务”扩大到农民身上。
其二,中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利用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重点扶持重工业发展,导致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城市化进程。
其三,赶超型的工业化是造成城市化滞后发展的深层原因。
(2)二元结构下推进城市化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区域经济二元和部门二元化显著差异的条件下,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复杂性。
(3)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中一个独特问题。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是指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就政府和市场这两种调节经济运行的根本力量而言,政府作用居于领导和支配的地位。政府以行政力量,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等手段,对城市化进程加以推动、引导和调控。政府在人口向城市迁移、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的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扩张、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协调,以及城乡关系调整等方面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4)“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虽然近年来中国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大多数城市仅把户籍制度改革停顿在“投资移民”、“技术移民”上,阻碍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一些地区虽然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名称,但并未改变附加在户口上的不平等制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