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题目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上看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时,如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即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但应除外各种病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及各种继发性心肌病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第2题:

患者男性,33岁。主诉:心慌、气短、乏力、胸闷,稍活动后加重,2年余。医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X线片检查。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患者为比较典型的心力衰竭患者。通常的治疗原则为:强心:应用地高辛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注意进行每日心电图检查;了解视力有否改变;配合易消化软食,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利尿剂:根据血钾测定结果,决定应用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或保钾利尿剂螺内酯等。血管扩张剂,通常应用硝酸甘油。使用中注意检查血压和心率。如血压下降超过20%以上或心率过快,可以改用其他血管扩张药。

第3题:

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和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征象:
1.全心增大,以左室呈球型扩张为特征
2.左室壁普遍性运动减低、增厚率下降,室壁厚度相对变薄。
3.二尖瓣活动幅度减低,M型超声呈现大心腔小瓣口改变。可见多瓣膜返流,以二尖瓣返流明显。
4.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FS减低。
5.常见并发症:心尖部附壁血栓、心包积液。

第4题: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衰主要使用()的药物。


正确答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第5题:

试述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1)年龄:扩张型心肌病多发生在青壮年而缺血性心肌病多发生在老年人(多数在50岁以上)。(2)缺血性心肌病往往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扩张型心肌病则无。(3)缺血性心肌病常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扩张型心肌病则无。(4)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很大,但肺淤血一般不严重,表现为大心脏,相对较清晰的肺野,而缺血性心肌病在反复心力衰竭后方引起心脏扩大,肺淤血较明显。(5)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影检查:扩张型心肌病大多双侧心室明显扩大,心室壁搏动幅度普遍性减弱,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扩大不大明显,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心室壁搏动幅度呈节段性减弱。(6)冠状动脉造影:是两者鉴别的最可靠条件。扩张型心肌病时,冠状动脉无大于50%的狭窄。

第6题:

患者,男性,56岁,患扩张型心肌病,心悸,气促3天入院,查体,HR 13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第三心音,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左心衰”,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

A. 心悸,气促
B. 舒张期奔马律
C. 扩张性心肌病史
D. HR130次/分
E. 第三心音

答案:B
解析:

第7题:

简述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①心脏大,心率快,奔马律等心衰表现;②EF<40%(UCG、SPECT、LVG);③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大腔小口”样改变,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27mm/m,瓣膜正常;④SPECT示EDV增大,心肌显像呈花斑样改变;⑤以上表现用其他原因不能解释,即除外继发性心脏损伤。,瓣膜正常;

第8题: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是

A.典型病史

B.超声心动图检查

C.放射性核素检查

D.心脏扩大及心律失常

E.结合临床资料的排除性诊断


正确答案:E

第9题:

简述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及预后。


正确答案: 目前治疗原则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一般是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但本病较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应慎用。另外常用扩血管药物、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长期口服,不仅能控制心衰还能改善预后。对于一些晚期患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考虑植入双腔或三腔起搏器,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本病的预后不良,以前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的存活率在40%左右,现在由于以上药物及治疗方式的应用存活率已明显提高。

第10题:

试述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①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腔扩大。瓣膜开放幅度小。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彩色多普勒:因心腔扩大,可出现多个瓣膜口返流。二尖瓣活动曲线呈"钻石"样改变。
②鉴别诊断:心包积液、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