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压塞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哪些?

题目

急性心包压塞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急性心包炎患者出现心包压塞时最突出的症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呼吸困难

第2题:

男性,25岁,急性心包炎入院,入院3天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关于心包压塞,下列的哪一项不正确( )

A.液体的绝对量、液体蓄积速度、心包物理性质,三大因素决定心包压塞
B.当心包液迅速增加时,即使80~200ml也有压塞症状
C.心包压塞的典型症状: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
D.常咳粉红色泡沫痰

答案:D
解析:
心包压塞症状: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一般不会咳粉红色泡沫痰。

第3题:

肺炎时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1)让患儿采取半卧位休息,并保持安静。因患儿烦躁不安既加重心脏负担又增加机体氧的消耗,使病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因而必须使小儿安静,给患儿多安抚,除满足其生理需要外,要尽量减少刺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2)控制输液速度,肺炎时因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造成肺动脉高压使心脏负荷增加,在输液过程中若速度过快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可诱发心力衰竭,故输液的滴速宜慢,滴速控制在每小时5m1/kg体重(3)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加快,心率突然加速等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心衰进行护理。

第4题:

粪便嵌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
(2)灌肠;
(3)人工取便;
(4)健康教育。

第5题:

预防患者藏药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识别藏药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常见原因:无自知力,出现严重的/难以接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急性肌性肌张力障碍、发胖、月经失调、性功能下降、过度镇静),自杀企图,精神病性症状(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对药物治疗存在误区或不信任(如“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会损伤元气”)等
临床表现:服药后立即去厕所或待护理人员离开后去厕所,使用浓茶或带或带颜色的饮料送服药物,服药后回避护理人员的检查,神情警惕,血药浓度降低或测不到,将药物压在舌下,趁乱将药物藏在手中等
(2)预防措施:
①护士向患者宣教,使用温开水/凉白开送服药物,服药前排空大小便
②做到床旁双人发药,要求患者当面服药,对有藏药可能性的患者进行口腔检查
③如怀疑患者有吐药的可能性,可以在患者服药后将其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三十分钟
④建议家属为患者配置透明的软塑料水杯
⑤每日进行床单位的安全检查,检查患者有无藏药
⑥对于持续拒药、藏药且血药浓度持续偏低的患者可联系医生,按医嘱由口服给药改为注射给药。

第6题:

心包压塞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心包穿刺
B.端坐位
C.快速利尿
D.使用抗生素
E.停用抗凝剂

答案:A
解析:

第7题:

预防颅内压骤然增高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休息:提供适宜的病室环境,减少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对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生尽早行气管切开术;重视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并发症。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及时治疗感冒、咳嗽;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并给予缓泻剂以防止便秘对已有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严谨高位灌肠。
(4)及时控制癫痫发作:遵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患者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时协助医生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及降颅内压处理。
(5)躁动的处理:寻找并解除引起躁动的原因,不能盲目地使用镇静剂或强制性约束,以免患者反抗而是颅内压进一步增高。适当加以保护以防意外发生。

第8题:

急性肾炎营养不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选择适当饮食:因患儿胃道黏膜水肿,消化能力下降,应注意减轻胃道负担,给患儿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低盐饮食,一般不必严格控制蛋白质〔除氮质血症外),以免影响生长发育。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2)指导食谱制订:与营养师及患儿共同商讨,在不违反饮食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儿的要求,制订出可口的食谱,以增加进食量,保证营养的摄入。(3)指导食物制作:因低盐饮食味道欠佳,可利用糖、醋及其他调料等弥补,也可在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如做菜时不放盐吃时随适量的盐水,这样入盐量不多,又可刺激食欲。

第9题:

中心静脉穿刺及护理不当可引起血肿、()、心包压塞、()、()、()和()等并发症。


正确答案:气胸;血胸;水胸;空气栓塞;感染

第10题:

压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减少对组织的压力。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3.保护患者的皮肤。
4.增强患者营养。
5.鼓励患者活动。
6.患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