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陈某在出警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械,被群众投诉。下列对陈某处分的说

题目

民警陈某在出警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械,被群众投诉。下列对陈某处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陈某可以降级或者撤职
  • B、对陈某处分后,可以对其降低警衔或者取消警衔
  • C、对陈某的处分只能由其所属公安机关决定
  • D、陈某对处分不服,可以控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市公安局以盗窃嫌疑拘留陈某。陈某被关押于该市看守所。在被关押期间,陈某被同监犯黄某虐待,看守所管教明知此情况但不制止,后陈某被虐待致死。陈某仅有父亲,无其他亲属。关于本案,根据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

A.对陈某的死亡,由陈某父亲负责提供证据证明该死亡结果与看守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对陈某的死亡,由看守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C.在相关加害行为未依照法定程序确认违法前,陈某的父亲不得请求赔偿

D.陈某父亲可以要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正确答案:D
46.答案: D 考点:刑事赔偿程序及精神损害赔偿讲解:根据2010年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6条,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据此,选项A所称事项的举证责任应当由看守所承担,而非陈某父亲。故选项A错误。根据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4项,看守所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放纵他人虐待造成死亡的,国家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而非“行政赔偿责任”,故选项B错误。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2条第1款取消了原法第20条 “依法确认”的程序要求,因此,选项C的说法错误。根据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35 条,有《国家赔偿法》第3条或者第17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本题中的造成的后果是死亡(属于“造成严重后果”情形),根据该条规定,赔偿请求入有权要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故选项D正确。

第2题:

某市公安局以涉嫌盗窃为由拘留陈某。陈某被关押于该市看守所。在被关押期间,陈某被同监犯黄某虐待,看守所管教明知此情况但不制止,后陈某被虐待致死。陈某仅有父亲,无其他亲属。关于本案,根据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

A.对陈某的死亡,由陈某父亲负责提供证据证明该死亡结果与看守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对陈某的死亡,由看守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C.在相关加害行为未依照法定程序确认违法前,陈莱的父亲不得请求赔偿

D.陈某父亲可以要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正确答案:D

【答案】:D
【详解】:根据2010年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6条,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对于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据此,选项A所称事项的举证责任应当由看守所承担,而非陈某父亲。放选项A错误。根据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4项,看守所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放纵他人虐待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国家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而非“行政赔偿责任”,故选项B错误。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2条第1款取消了原法第20条“依法确认”的程序要求,因此,选项c的说法错误。根据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第35条,有《国家赔偿法》第3条或者第17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本题中的造成的后果是死亡(属于“造成严重后果”情形),根据该条规定,赔偿请求人有权要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故选项D正确。

 

第3题:

某日上午10时许,民警赵某在值勤时,发现陈某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即对陈进行纠违、处罚,陈拒绝接受处罚并与之发生争执,民警遂对陈使用手铐,并将陈按倒在地,用膝盖抵住其背部,造成陈手腕表皮挫伤及头部外伤。民警赵某的处置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民警陈某和另一民警到盗窃犯罪嫌疑人崔某所在村庄对其实施抓捕,崔某闻风出逃,陈某紧追不舍,见崔某马上要钻进前面玉米地里,民警陈某用枪将其击伤抓回。陈某击伤崔某的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正确答案: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陈某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伤的崔某,由陈某所属公安机关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第5题:

吸毒人员黄某在贩卖毒品时被民警陈某抓获,陈某对其进行人身检查时,怀疑其身上可能带有注射针筒、刀片等物品,便使用手套进行检查。民警陈某使用手套的目的是( )。

A.防止证据灭失
B.保证证据不被毁损
C.预防受伤和感染疾病
D.避免事后被诬告

答案:C
解析:
公安民警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进行人身检查时,应当谨防因接触注射针筒、刀片等物品而感染疾病或者受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命令违法犯罪行为人将其衣服口袋翻出接受安全检查。因此选择C项。

第6题:

陈某和刘某在农贸市场吵架,巡逻到此的民警杨某将二人带到派出所。在争执过程中,陈某被杨某殴打致死。陈某的父母尚在,妻子病逝,生有一儿一女。陈某有一个姐姐和弟弟。陈某的弟弟及其妻子因车祸双亡,遗有一儿,10岁,由陈某抚养。下列哪些人可以依法要求行政赔偿?

A.陈某的父母

B.陈某的子女

C.陈某的姐姐

D.陈某的侄儿


参考答案:ABD

第7题:

关于公务员处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执行公务中,县公安局长命令民警小王向围观的无辜群众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小王遵照执行,则县公安局长承担全部责任,小王免责
B.市委科员老张受到警告处分,但在处分期间其工资档次得以晋升
C.县劳动局副局长陈某因工作玩忽职守被记大过一次,执行8个月后,被审查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又受到撤职处分,则陈某的处分期为34个月
D.区工商局科长孙某有一违纪行为将受到处分,其主动交代自己的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则应当减轻其处分


答案:B,C,D
解析:
A项错误,领导的命令明显违法的,下级不得执行,如果执行,上级承担领导责任,下级承担执行责任。B项正确,受警告处分的,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是不影响工资档次的晋升。C项正确,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由于记大过的处分期间为18个月,撤职处分的期间为24个月,又因为记大过处分已执行8个月,所以陈某的处分期为34个月。D项正确,行政机关公务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

第8题:

陈某与邻居刘某发生口角进而相互厮打,被接警到此的民警杨某将A带到县公安局某乡

派出所。陈某因态度不好,被杨某殴打致死。陈某的父母双在,妻子因病逝世,生有一儿一女。陈某有一个姐姐和弟弟。陈某的弟弟及其妻子因车祸双亡,但遗有一女(10岁),一直由陈某抚养。请回答 98~100 题:

第 98 题 下列选项中有权依法要求行政赔偿的是:( )

A.陈某的父母

B.陈某的子女

C.陈某的姐姐

D.陈某的侄女


正确答案:ABD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6条的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第9题:

某日,民警在值勤时,发现陈某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即对陈进行纠正违章、处罚,陈某拒绝接受处罚并与之发生争执,民警遂对陈某使用手铐,并将陈某按倒在地,造成陈某手腕表皮挫伤及头部外伤。处置程序是合法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对移民安置房陈某处分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陈某有完全处分权;
  • B、陈某有部分处分权;
  • C、陈某无处分权;
  • D、陈某处分需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

正确答案:B,D

更多相关问题